西来庵

西来庵

目录导航

  古刹建筑构造别具特色,白墙绿瓦,檐廊迂回,古朴典雅。雄伟的佛殿顺山势而筑,以天然巨石为顶,浑然天成,气势雄伟。古往今来,西来古刹以其玄妙的佛法、美丽的传说、神奇的山石和怡人的景致声名远播,吸引了游人香客慕名而至,成为远近闻名的佛门圣地和避暑的好地方。

  西来古刹通常人谓西来庵,是佛本西来之意。相传,北宋仁宗年间,新庵镇还是人烟稀少之地,被称为天空地漏(樟树坳为天空,横江下径为地漏),只有20多户人家。每当凌晨时分,居住在布心田心的几户人家都能隐约听到木鱼声和诵经声。起初,闻者疑为错觉。久而久之,依然如故,奇怪之余,忽一日结队循声而去。众人攀藤附葛,爬山越涧,到了狮子岭下。拔开树丛抬眼望去,见半山腰有一形如狮子张开大口的巨石,木鱼声和诵经声更是清晰可辨。急于寻根问底的人们,砍竹成梯,攀援而上,见一僧人面朝一樽玉制佛像正在诵经。施礼问讯后,方知此僧及安微青阳九华寺的尘点无和尚,玉雕佛像系地藏法王菩萨,一日正在做功课时,玉佛突然腾空而起,后随玉佛腾云驾雾,见此间可为佛门圣地,因而到此,饥餐树叶,渴饮清泉,潜心修行,以成正果。众人顿生敬佩之情。

  尘点无和尚圆寂后,经常有云游僧人来庵中小住时日,直至明朝末年,惠州六度禅院的寄水和尚才来此,始自当家,在狮子山下耕山种茶,垦荒种粮,节衣省食,积蓄了大笔钱财,收徒传教,并派禅师涉足九华山,仿照九华寺的模式,扩建了寺宇,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可”字形的庵舍。

  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家人释仕开禅师继承了历代传人的衣钵,管理井井有条,寺规戒律融为一体,表率众僧,潜心修行,深受僧众和民众的拥戴。当时,寺内有神师30多人,藏经达到60多部 ,大小佛像100多樽,玉石佛像10多个,耕地一百多亩,雇工10多个。每岁地藏菩萨诞辰,海、陆、惠、紫的信民前来进香献贡者挤挤攘攘,香烟遮天蔽日,贡品堆积如山。

  相传一九四三年,海丰的一个乡村疫病流行,人畜不得安宁。为解除这一灾难,村中的长者通过商议,决定迎请西来庵的佛祖,在村中建太平清醮。果然,人畜日渐平安。                        
  其时,迎请菩萨是要择取良辰吉日,将西来庵供奉的佛像放在神轿中抬回村中去的,待太平清醮结束后,照样要在良辰吉日用神轿将佛像送回去。当时,村中有人作崇,欲将佛像留在村中供奉,却将许多大小相同、模样一致的佛像混在一起,有鱼目混珠之意。如庵中索要,即随便挑一个敷衍,把真的留下。

  一日,西来庵中的一位和尚正在诵经,忽然浑浑入睡,在睡梦中,似听佛祖明示:“速往海丰醮坛,将一个头上未见裂痕的佛像要回来。”和尚不敢贻误,第二天一早就赶往醮坛,细细察看,果见佛像个个头上都有一条裂痕,唯独一个丝毫无损,遂将这个佛像要了回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