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灯舞

鲤鱼灯舞

中文名 鲤鱼灯舞
实质 花鸟鱼虫一类
目录导航

鲤鱼灯舞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它曾参加全国民间舞蹈汇演,获得一等奖,并进入怀仁堂向中央领导作汇报演出。

简介

大足万古镇鲤鱼灯舞作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清朝,从兴起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鱼灯寄托了人们“年年有余”、“鲤鱼跳龙门”等美好愿望。

舞蹈分六小节:一、鲤鱼出草、相会;二、游戏;三、冲浪;四、交尾;五、跳龙门;六、长游。整个舞蹈抒情优美,充满着欢乐、愉快的气氛与乐观主义的精神,表现了春光明媚、碧波荡漾、鱼群欢跃的胜景。

现在,鲤鱼灯舞表演的人数已随场地的大小而调整人数,最多可以100多条鲤鱼同时表演,表演者多为年轻学生。

客家鲤鱼灯

客家鲤鱼灯舞客家鲤鱼灯舞(15)[客家鲤鱼灯舞] 鲤鱼灯舞属花鸟鱼虫一类的抒情民间舞蹈。它寄物寓言,借助舞蹈艺术形象思维的比兴手法,通过拟人化的舞蹈动作和语言,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同时,人们还把鲤鱼祝为吉祥、幸福的象征。在传统的春节、元宵节活动中,人们用舞鲤来迎新岁、贺新春、闹元宵,对新的一年、新的岁月寄于美好的期望。 [鲤鱼灯舞代表作] 广东省大埔鲤鱼灯歌舞的代表作是《鲤跳龙门》。

它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群鲤嬉春”、“比比交尾”和“鲤跳龙门”。“群鲤嬉春”美于形,金鳞翩翩嬉水中;“比比交尾”富于表情,亲情融融,以情感人;“鲤跳龙门”富于想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传说

鲤鱼灯又名叫“五鲤跳龙门”,是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发展而来的舞蹈。相传夏禹治平洪水后,各地民众热烈庆祝,五尾色彩缤纷的金鲤鱼代表水族前来参加庆贺。鲤鱼舞多由儿童扮演。五鲤的雄鲤鱼稍大些,青色,其余四尾雌鲤是红色。鲤鱼骨架用竹片扎成,裹以绸布,首尾都能摆动,可以手持表演,鲤鱼模型内装电池灯,组成五尾鲤鱼灯。另设禹门(或称龙门),用广东汉乐《百家春》、《得胜会》等八音锣鼓吹伴奏进行表演。

荣誉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参加游行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国庆节当天,北京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盛大的花车巡游活动,重庆花车从今年4月便开始设计和制造,按照要求,每台花车可以自行安排演员进行当地特色舞蹈表演。经过有关部门和专家们认真挑选,最终确定大足鲤鱼灯舞代表我市参加花车游行。

6条“鲤鱼”象征60年华诞


“选定鲤鱼灯,其实有给祖国献礼的含义,”负责此次花车巡游演出的重庆艺术学校副校长吴晓兰介绍,重庆花车的主题为“三峡放歌”,展示重庆三峡移民的整体形象,车上共有25名青年演员,年纪最大的仅26岁。
在正式游行时,12个少先队员将分别站立花车车头两侧,同时敬少先队队礼,展现重庆这座年轻直辖市的青春面貌。另外13位演员则会在花车后部平台上表演鲤鱼灯舞。届时将有六条长2.6米的鲤鱼灯同时亮相,红色、黄色、蓝色各两条,“6条就是代表祖国60岁的生日”,而鱼的形象也意味着“年年有余”,象征三峡移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据悉,每名演员都经过鲤鱼灯传承人周树人老人的亲自指点,92岁的周大爷还亲手参与制作了进京演出的鲤鱼灯。周大爷说,正式演出时,每条鲤鱼将分别由一男一女两名演员舞动,另外有一人手持圆球状的“宝”站在高处,6条“鲤鱼”围绕着“宝”开始游弋、追逐、抢宝。

国庆在天安门广场连演7天

除了参加国庆当天花车巡游的表演之外,鲤鱼灯舞还将于10月2日~8日,在天安门广场展示的花车上继续表演7天。据悉,大足万古镇鲤鱼灯舞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起源于清朝,从兴起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上个世纪50年代,它曾参加全国第一届民间舞蹈汇演,获得一等奖,并进入怀仁堂向中央领导作汇报演出。

鲤鱼灯传承人回忆52年前演出


昨日上午,大足万古镇,周树人老人回忆起1957年第一次在北京怀仁堂演出的情景:“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董必武都来看了演出,还一起合影留念,巴巴掌拍得很响亮……”
周树人老人今年92岁了,是我市确定的鲤鱼灯舞传承人。在父辈教育下,他从十几岁就开始耍鲤鱼灯。为了把鲤鱼舞得活灵活现,他经常去河边观察鲤鱼的生活习性,看鱼儿如何戏水、觅食、翻身、漂江、上水、卷草等。最终他发明了新的鲤鱼灯:用篾条扎“鲤鱼”的鱼头、鱼身和鱼尾,在覆盖上彩色绸布,表演时“鲤鱼”不但逼真而且灵活,舞动起来就真像条条鲤鱼在溪水里畅游,煞是惹人喜爱。

传承意义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吉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鲤鱼灯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