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

目录导航

功能主治

功能: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主治:胃痛,恶心,呕吐,呃逆,噎膈,纳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乳痈,目疾,喉痹,头痛,失眠,眩晕,心悸,怔忡,气喘,虚劳,黄疸,水肿,癫痫,下肢痹痛,瘫痪或麻痹,脚气,急、慢性胃肠炎,溃疡病,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取穴方法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穴位释义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胃经气血在足三里形成较大的气血常。

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也。三里,指穴内物质作用的范围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在此形成较大的范围常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散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大量气化上行于天,形成一个较大气血场范围,如三里方圆之地,故名。三里、下三里名意与该穴同,下,指本穴位处足之下部,别于手三里穴所在之部。

穴位配伍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配冲阳、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肝肾、濡润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配天枢、三阴交、肾俞、行间,有调理肝脾,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月经过多,心悸。

配曲池、丰隆、三阴交,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头晕目眩。

配梁丘、期门、内关、肩井,有清泻血热,疏肝理气,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乳痈。

配上巨虚、三阴交、切口两旁俞穴,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用于胃次全切除术。

配阳陵泉、行间,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配中脘、内关,有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配脾俞、气海、肾俞,有温阳散寒,调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虚慢性腹泻。 

临床运用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日常保健

针灸针灸中医认为,人体中的足三里是一个滋补强壮穴位。针灸该穴位,可治疗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对治疗高血压、贫血、虚弱、下肢瘫痪、膝关节疾病等有作用。

1.按摩法: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2.捶打法:用拳捶打足三里穴位也可以,一般捶打两三分钟就可以了。

3.艾灸法:如果你大便很稀,就用艾灸法来艾灸足三里穴位,一般灸两三分钟就可以了。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的稀湿脾土及天部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

地部脾土燥化水湿后固化于穴周内外,天部之气则循胃经上行。

文献摘要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灵枢》: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

《灵枢》: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肠中不便,取三里……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

《外台》:凡人年三十以上,苦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以三里下气。

《四总穴》:肚腹三里留。

《通玄指要赋》:三里却五劳之羸瘦;痹肾败,取足阳明之上。

《玉龙赋》:心悸虚烦,刺三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