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乡穴

胸乡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中文名 胸乡穴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前锯肌、第三肋间结构、胸内筋膜。皮肤由第2、3、4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皮下筋膜内脂肪组织稍厚,有胸腹壁浅静脉经过,该静脉注入腋静脉。

【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藏象】由本穴输散于脾经之外的胸部。外传脾气。

【方例】食不化:腹哀、太白。

【刺灸】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穴位释义

脾经之气在此流散胸部。

胸,胸部。乡,乡村也,边远之处。胸乡名意指脾经之气由此输散脾经之外。本穴物质为天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水湿会含量较少,至本穴后,因受心室外传之热,水湿之气进一步胀散并流散于脾经之外,如去到远离脾经的乡村之地,故名胸乡。

功能主治

胸胁胀痛、胸引背痛不得卧。

取穴方法

仰卧位,在天溪上一肋,任脉旁开6寸,第三肋间隙处取穴。

穴位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胀痛。

临床运用

现今多用于治疗胸肋胀痛等。

日常保健

拇指和其余四指微曲,如钳状夹持此处大筋,继而用力提拿深层肌肉,在指下产生滑动弹跳感最佳。此法刺激较强,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操作3-5下即可。疼痛过后局部温热,并有心胸豁然开朗之感。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