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中国多地开始打响食品安全保卫战,为中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护航。舌尖上的安全
长春市29日召开全市蠢动员大会,该市宣布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百姓常用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的决定》等文件规定,长春市将对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对失职、渎职人员进行问责。实行“黑名单”制度,对违法违规企业定期曝光。
随着中国传统佳节春节的临近,采取集中行动的地方还有很多。在辽宁,该省工商局对做好春节期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作出部署,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各种食品经营违法行为,确保节日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针对春节、元宵节期间食品市场供需两旺、食品安全风险相对集中的特点,公安部会同相关部门已经于日前召开会议,共同研究部署春节、元宵节期间打击整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工作,以切实维护群众餐桌安全。
据了解,2013年,中国公安机关将开展“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全力保障民众餐桌安全。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当前食品安全犯罪形势仍然严峻,特别是春节期间食品市场供需两旺,食品安全风险集中。重拳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确保群众吃上放心安全的团圆饭。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各界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正在中国各地召开的地方两会上,食品安全话题备受代表委员关注,一些关于这个话题议案和提案也成为媒体报道的对象。
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将食品安全纳入子项,将加大对粮油、果蔬、肉类、乳制品等大宗食品全产业链重点监管监测,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和打造食品饮料万亿产业集群系紧“安全带”。
食品安全工作目标是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食品安全一般事故率稳步下降,粮油、农产品、水产品、进出口食品和保健食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等环节抽检合格率稳步上升。
食品安全监管将着重抓“牛鼻子”、啃“硬骨头”,针对重点行业开展综合整治。进一步突出酒类、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农业投入品、包装材料等重点品种,从原料生产、产品加工、销售流通等环节,围绕准入制度、监管制度、企业管理规范、设备工艺、操作规程等方面,开展综合治理。并对监管薄弱的小作坊小摊贩予以重点整治。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1]
食品安全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食品安全事件一次又一次拷问着生产者的良知,也一次又一次冲击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我们从大米里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如何让消费者不用去担心食品的原材料、检验、保质期、添加剂等问题,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记者采访了百姓、政协委员和政府职能部门,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共同出谋划策。
于德胜(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2012年,我区对餐饮的监管职能正式从卫生部门移交到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同时为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从“垂管”改为了“块管”,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设立了地县级监管机构,全疆增加了500个专门管理食品安全的人员编制。食品抽验、监管的经费逐年增加,技术装备投入力度加大,食品药品检验所的技术有了明显提升。2012年,全疆所有的县市区都配备了食品快检装备,解决了基层检验技术薄弱的问题。我区已经提出“控”“防”“打”“建”的综合思路,从食品的出厂环节开始抓起,建立制度法规和风险防控机制。与此同时,大力推进“餐饮服务百千万示范工程”,普遍建立质量授权人制度,落实企业的责任,产业链有多长,责任制就负责多长,把利益链变成了责任链。为解决自身监管落实的问题,大力推进片区直管责任制,对餐饮企业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餐饮店的月巡查制度。针对市场上容易出现的一些滥用添加剂的行为进行重点打击。要求企业依法经营,对火锅底料、调料、卤制品等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加大抽样力度,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当前,社会的诚信建设相对滞后,群众参与监督的机制还没有形成。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公众查询的诚信体系,建立新闻发布制度,把监管部门发现的一些风险及时告知公众,将一些大案要案和新的法规政策及时向社会公布,增加透明度。
速生鸡风波未平,鸭肉制毒羊肉事件又起。岁末年终,本是老百姓囤年货的时节。食品安全问题,却成为老百姓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影响了大家过年的心情。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置办年货时,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吃得安心。蔬菜有农残吗?猪肉有瘦肉精吗?鱼虾贝类有金属污染吗?屡屡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早已让百姓战战兢兢,任何一起新的食品安全事故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曝光食品安全问题的“掷出窗外”网站曾因访问量过大而瘫痪正是这种恐惧心理的直观反映。
现实中,很多地方“做什么的不吃什么”已成为公开秘密,皮鞋做果冻、米线加明矾、塑料做猪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早已瓦解,任何一个劣质食品的生产者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当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易粪而食”几乎成为不少人的宿命。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除食品安全部门加强监管外,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也许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生产者缺乏诚信、经营者欲壑难填、监管措施乏善可陈……,但这些都不是我们放弃的理由,因为在这场食品安全战役中,没有一个人是局外人,如果失败,则没有一个人是幸存者。
保证食品安全,并不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只要措施得力、民众齐心,只要我们都“较一较真”、守住心中的底线,只要政府、企业和民众同心协力,就能遏制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就能推动食品安全进步,定会让食品安全走过阴霾、走向光明。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过年时节放心享受舌尖上的美食。
严明执法者的纪律,再去以严格的标准进行督导检查,则所向披靡,黑心食品、犯罪分子无处藏身,无法为非作歹。
公安部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一年的“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中,在春节期间重点打击食品犯罪,应当说是切中了百姓的生命健康关切和节日欢乐关切。
打击的效果充分说明这样的专项行动不仅重要而且必要。消息称,各地已经集中侦破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2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50余名,捣毁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黑工厂”“黑窝点”220余个,清除了一大批有毒有害的“黑心食品”。倘若没有这般打击,这些“黑心食品”就会必然流向春节期间的百姓餐桌,让多少人春节过不安宁。
但也必须看到,节日期间百姓消费需求旺盛,一些不法分子必然会趁机下手、大牟其利。比如,食用油、肉类、酒类、调味品、保健品、民俗特产等节日市场热销食品,百姓需求量大,往往不会细辨真伪。只有针对这些领域的食品引入专业视角,加强执法检查,才会让不法分子不能轻易得手。
从食品犯罪的特点看,正规的生产销售渠道,不法分子相对难以浸染。他们往往走的是非正规渠道,在城乡接合部和农村等薄弱环节滋生,针对的是社会生活中的相对弱势群体。因此,在呼吁正规生产经营渠道、品牌企业加强自律,同时加强对其督察检查的同时,应当把关注和打击的重点瞄准薄弱环节,对弱势群体的餐桌安全给予更多呵护。
“打铁还需自身硬”,专项行动必然会有多个部门深入“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展销促销会、旅游景区、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场所、重点部位以及生产经营节日食品重点企业督导检查。对于秉公执法者来说,这种大规模的检查,是他们严守纪律的一次集中展示。但对于个别趁机吃拿卡要的执法者说,这是进行权力寻租在节前捞一把的好机会,是生产经营者被迫出血又敢怒不敢言的噩梦之时。
因此,执法者只有以铁的纪律,秉公执法、廉洁执法、清正执法,才能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才能给此次专项行动加分。也希望这样的专项活动能常规化,在这个意义,严明执法者的纪律,再去以严格的标准进行督导检查,则所向披靡,黑心食品无处藏身,犯罪分子无法为非作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具体部署。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粮食安全】
我们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会议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
解读: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表示,我国历年来对粮食安全都是高度重视,此次也是如此,但重点更加明确,强调口粮的主动权。让农业基础稳固,农民安居乐业,农民种粮有利可图,掌握粮食的主动权。
党国英表示,从现状看,我国的口粮无论从种类还是总量上,都很充裕,且多年来均增产。但也有潜在的隐患,即当前主要靠较高的价格维持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如果与国外接轨,一些便宜的粮食进入中国,可能就会有一定的风险。
【食品安全】
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
解读: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随着生产能力提高,数量已经不成问题。难在质量,回应百姓需求、解决社会性问题,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要治理农业生产源头,严禁滥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认为,今后,从田间到餐桌,从源头到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整个产业链要有严格的安全生产规范,要更加完整、系统、安全,实现全覆盖。[2]
农业部将2014年定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从严格投入品监管、严格源头管控和生产记录、严格监测抽查制度、推行产地证明和追溯管理制度等八方面着手,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业部将强化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登记注册和审批管理,提高准入门槛。全面推行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备案许可,建立生产经营诚信档案,落实购销台账管理,高毒农药要定点经营、实名购买,严格兽药经营规范。
农业部将把关农产品产地安全,从源头抓问题、抓安全。严格源头管控和生产记录,将对农产品产地安全进行普查监测,对于重污染区,有步骤依法调整种植、养殖结构。严格落实生产档案记录制度,督促生产经营主体执行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制度。普及推广控肥、控药、控添加剂等技术,鼓励各地加大高效低毒药物补贴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力度,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
推行产地证明和追溯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环节的全程追溯。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安全证明制度,进一步落实畜产品产地检疫制度,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制定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规范,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鼓励地方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追溯试点,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和进入市场、加工企业前的收购、贮藏、运输等环节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