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咀天星码头

尖沙咀天星码头

目录导航

历史

1920年尖沙咀天星码头 1927年尖沙咀天星码头前的人力车

尖沙咀天星码头尖沙咀天星码头约在1888年时,一位波斯拜火教教徒Dorabujee Naorojee Mithaiwala创办“九龙渡海小轮公司”来往尖沙咀与中环。1898年,九龙仓集团收购“九龙渡海小轮公司”,并改名为“天星小轮公司”。

天星小轮开办之时,只拥有5艘以燃烧煤炭发动的单层船只。当时的渡轮班次为40分钟一班,穿梭中环与尖沙咀之间,船费为每位港币5分(HK$0.05)。

1904年,天星小轮在当时的九龙仓码头南端的九龙角兴建新的天星码头,选址近今海运大厦一带,至1906年4月1日落成,以木材兴建。至同年9月18日,九龙角天星码头却被台风所破坏,便南移至现址全面重建,到1911年重新恢复服务。

1916年,邻近天星码头的尖沙咀火车站落成,使乘客量大幅上升。

1933年,天星小轮取得来往尖沙咀至中环航线的专营权。

1950年代初,尖沙咀天星码头重建,成为现时的模样。

1979年8月2日,台风荷贝来袭,一艘万吨级的希腊货船撞向尖沙咀天星码头,之后在九龙公众码头搁浅,码头停用数星期。

2003年开办名为“天星维港游”的海上游;游客可乘坐仿照1920年代设计的天星小轮“辉星号”畅游维多利亚港,尖沙咀码头则为四个站点的其中之一,并设有售票处。

2006年11月12日,往返尖沙咀和中环的渡轮服务由本来的往返爱丁堡广场码头改为往返中环7号码头。

尖沙咀天星码头公共运输交汇处搬迁事件

香港尖沙咀码头巴士总站 拟改建露天广场

2005年6月8日,立法会通过旅游事务署的建议,拨款2.7亿元将尖沙咀天星码头旁的公共运输交汇处迁往尖东永安广场旁边的新公共运输交汇处。从而与九广铁路尖沙咀站形成配套,另外让出原天星码头公共运输交汇处的空间以扩大码头旁边的露天广场以改善旅游设施,使成为尖沙咀新地标。

天星小轮曾聘用2家独立顾问公司对搬迁天星码头巴士总站后对天星小轮的影响进行研究,当中指出若巴士站迁移,乘客量将可能有8%-11%下调,有大幅提高票价以维持成本的需要。旅游事务署的回应强调露天广场有助带动尖沙咀旅游业发展,从而促进天星小轮客量,改道工程亦会改善附近一带交通,不会形成挤塞。

2008年6月29日,九龙巴士率先将九龙巴士5号线迁离尖沙咀码头巴士总站,使市民开始关注巴士总站的未来。有民间组织发起活动,表达反对迁拆尖沙咀码头巴士总站的意愿。

建筑

尖沙咀天星码头与对岸同期落成的爱丁堡广场码头风格一致,均以简朴实用为主。然而由于邻近尖沙咀钟楼,因此码头建筑并未设有钟楼。

邻近景点

建筑物

  • 尖沙咀钟楼
  • 海运大厦

街道

  • 梳士巴利道
  • 弥敦道
  • 广东道
  • 香港星光大道
  • 尖东海旁

特色公园

  • 九龙公园
  • 尖沙咀海滨花园
  • 市政局百周年纪念花园
  • 信号山公园

博物馆

  • 香港太空馆
  • 香港文化中心
  • 香港艺术馆
  • 香港历史博物馆
  • 香港科学馆

著名酒店

  • 半岛酒店
  • 洲际酒店
  • 香港喜来登酒店
  • 3家马哥孛罗酒店
  • 香港凯悦酒店
  • 新世界酒店
  • 九龙酒店
  • 金域假日酒店(Holiday Inn Hong Kong)
  • 九龍香格里拉酒店
  • 日航酒店
  • 帝苑酒店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