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味苦;性寒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台闽苣苔的全草。
拉丁 植物动物矿物名:Titanotrichum oldhamii (Hemsl.) Solereder [Rehmania oldhami Hems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切碎晒干。
鱼鳞甲图册(10)台闽苣苔 多年生草本,高约20-45cm。上部和花序多少密被短 毛并带紫色。叶对生、近对生或互生;上部的有短柄或近无柄,下部有长柄达4cm;叶片稍不对称,椭圆形,狭倒卵形或长圆形,长4.5-24cm,宽2.8-10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有牙齿或小牙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被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每一花梗均生一苞片内;苞片狭卵形,长0.8-1.8cm;小苞片钻形,长约3mm,宽约3mm;花梗长达1.2cm,花向一侧;花萼钟形,长约1cm,密被柔毛,5裂近基部,裂片被针形;花冠黄色,长3-3.5cm,疏被短毛,裂片5,近相等,裂片具暗紫色斑;能育雄蕊4,退化雄蕊1;花盘环状;子房卵球形,被柔毛,1室,花柱无毛,柱头2裂。两果褐色,卵形,长约8mm。种子褐色,无毛。花期8月。
鱼鳞甲图册(4) | 鱼鳞甲图册(5) |
鱼鳞甲图册(4) | 鱼鳞甲图册(5) |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陡岩阴处或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
鱼鳞甲
利水通淋;清热鲜毒。主小便淋沥涩痛;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鲜叶适量,捣敷。
鱼鳞甲是中国古代的铠甲之一,多以铁片制成,以防护弓箭射击为主。鱼鳞甲出现于 春秋战国,兴盛于宋明朝。造甲的工匠最初从鱼身上得到启发,发现鱼鳞的构造和排列既保护了身体又可以随意活动,遂模仿鱼鳞的布局和结构发明了鱼鳞甲。欧洲人在封建后期也使用鱼鳞甲来替代 锁甲,不过没有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