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质沙雷氏菌

粘质沙雷氏菌

拉丁学名 Serratiamarcescens
中文学名 粘质沙雷氏菌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编号 : 050502029   生防菌名称 : 粘质沙雷氏菌   生防菌拉丁学名 : Serratia marcescens   生防菌类别 : 细菌   形态特征 : 菌株的菌落基本上是凸起,中心不透明,边缘不规则,大小为1~2.5 mm,均产生红色色素(图版Ⅰ-3)。.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可产生树枝状向左旋的特别菌落(图版Ⅰ-1);在特殊条件下培养时可出现由小逐渐变大、连续有序排列的双列菌落(图版Ⅰ-2)。菌体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为(1~1.3)μm×(0.7~1.0)μm,周生鞭毛,有动力,无荚膜,无芽孢。   生理生化特征 : 28℃下培养产生红色色素,37℃下培养不产红色色素而恢复在28℃下培养又产生红色色素;革兰氏阴性,周生鞭毛;从耐紫外线照射试验中发现菌株中具有抗紫外线的物质存在;左旋状菌落和双列菌落如何形成尚未清楚。   防治对象 : 黄胫小车蝗   生防特点 : 以黄胫小车蝗成虫为供试虫对HBZBS-1菌株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黄胫小车蝗有很高的杀虫毒力。HBZBS-1菌株培养原液对黄胫小车蝗成虫有很好的杀虫效果,感染4d后的死亡率达87%。室内重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黄胫小车蝗成虫的杀虫效果稳定。将培养液稀释10倍后,对黄胫小车蝗的杀虫效果已明显降低,这说明初始感染量是影响其杀虫效果的重要因子。含少量活菌体的上清液的杀虫效果明显高于不含活菌体的上清液的杀虫效果;纯活菌体菌液对黄胫小车蝗成虫的防治效果为83%,与培养母液的杀虫效果基本相当,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液的防治效果。由此可见,对黄胫小车蝗起主要杀虫作用的是活菌体,纯菌体代谢产物也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毒力,但杀虫活性较低。经100℃水浴处理的含少量菌体的上清液对黄胫小车蝗成虫无杀虫活性,但经紫外线处理的含少量菌体的上清液仍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说明HBZBS-1菌株及具有杀虫活性的代谢产物经一定强度的紫外线照射而不至丧失活性,但耐热性较差。   粘质沙雷氏菌 又称灵杆菌,为细菌中最小者,约0.5×(0.5~1.0)微米。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荚膜,无芽胞,在普通琼脂平板上25~30℃培养1~2天出现粘性、中心颗粒状、有恶臭的菌落。约半数菌株能产生红色的灵菌素(prodigiosin)。在室温条件下易促进色素的生成,因本菌小且有色素,常用于检定滤菌器的质量。有46个血清型,血清型与色素产生无关。一般不致病,近年有报告说可引起肺部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尿路感染、灼伤后败血症等。尤其在类固醇类激素,免疫抑制药造成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容易发病。

临床标本中粘质沙雷氏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

[摘要] 粘质沙雷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近年来渐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本文报道了46株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的粘质沙雷氏菌的生化特性。本菌属于肠杆菌科,IMViC试验42株为--++模式(91.3%),4株为-+++模式(8.7%)。主要生化试验氧化酶阴性,葡萄糖发酵,硝酸盐还原阳性,葡萄酸盐阳性,苯丙氨酸阴性,动力阳性,山梨醇阳性,DNA酶阳性。与同属中其他种的主要区别是阿拉伯糖、棉子糖、木糖均为阴性。对46株粘质沙雷氏菌进行14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粘质沙雷氏菌对多种抗生素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

[关键词] 粘质沙雷氏菌;药物敏感;生化实验

       粘质沙雷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水和土壤中的常居菌群,亦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在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可引起肺部和尿道感染以及败血症。我们对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46株粘质沙雷氏菌进行了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来源 46株粘质沙雷氏菌均分离自本院临床标本,其中尿液16株,前列腺液7株,胸腹水6株,咽喉分泌物6株,血液4株,伤口分泌物4株,胆汁3株。

  1.1.2 培养基用法 国产哥伦比亚琼脂及马头羊血制备。生化鉴定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 20E鉴定条。抗生素纸片由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微量生化反应管由浙江省军区防疫检疫所生产。

  1.2 方法

  1.2.1 细菌分离鉴定 细菌分离培养按常规方法进行,标本接种血琼脂和麦康凯平板,35 ℃培养18 h~24 h,凡氧化酶阴性的革兰阴性杆菌,采用API 20E鉴定。用微量生化反应管进行补充生化试验。主要是葡萄酸盐、苯丙氨酸、动力、山梨醇、DNA酶、阿拉伯糖、棉子糖、木糖以及葡萄糖OF试验。

  1.2.2 药物敏感试验 采用KB法,对46株粘质沙雷氏菌进行14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并以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质量控制,所有质控结果均符合国际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药敏质控标准。

  2 结果

  2.1 菌株鉴定 血琼脂平板上形成大圆形、灰白色、凸起、湿润、边缘整齐、不溶血菌落。麦康凯平板上形成无色半透明菌落。革兰染色为阴性小杆菌。生化试验氧化酶阴性,葡萄糖发酵,硝酸盐还原阳性者初步可推断为肠杆菌科细菌;葡萄酸盐阳性,苯丙氨酸阴性,动力阳性,山梨醇阳性,DNA酶阳性者可推断为沙雷氏菌属。进一步生化结果如表1者可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IMViC试验42株为--++模式(91.3%),4株为-+++模式(8.7%)。

  2.2 46株粘质沙雷氏菌对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测定 结果见表2。

  表1 46株粘质沙雷氏菌生物学特性(略)

  表2 46株粘质沙雷氏菌对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略)

  3 讨论

  粘质沙雷氏菌长期被认为是水和土壤中的常居菌群,对人体无害,只是近年来才发现其可致人体感染,包括泌尿道、呼吸道、脑膜和伤口感染,可引起菌血症、内毒素休克和心内膜炎。近年来由粘质沙雷氏菌所致的院内感染,尤其是引起伤口感染有上升趋势,有引起心脏外科、儿科病房爆发流行的报道。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沙雷氏菌属其他种虽亦偶尔分离,但是否为病原菌尚末确定。沙雷氏菌的一个特点是产明胶酶、脂酶和DNA酶,其与克雷伯氏菌属、肠杆菌属、哈夫尼亚菌属的主要区别是DNA酶阳性。沙雷氏菌属包括9个种,临床上最常见,也是生化特征最明显的是粘质沙雷氏菌,粘质沙雷氏菌与同属中其他种的主要区别是阿拉伯糖阴性,棉子糖阴性,木糖阴性。从土壤或水中分离到的粘质沙雷氏菌在有氧,特别是在20 ℃培养时会产生一种不扩散的红色色素灵菌红素,但临床分离菌株大部分不产色素。粘质沙雷氏菌生物型的鉴定:可利用其O和H抗原加以鉴定,但抗血清不易获得。替代方法包括碳利用试验和其他表型鉴定方法,此类方法已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与血清型法联合应用。其它产红色色素的种包括红色沙雷氏菌和普城沙雷氏菌,但较少从人体分离到。臭味沙雷氏菌可从痰、血和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到,可产生特征性的腐臭马铃薯味,有助于鉴别。居泉沙雷氏菌从临床标本中也可分离出,主要见于伤口渗出液,但居泉沙雷氏菌的生化反应(VP、明胶酶、脂酶、DNA酶阴性)不典型,将来有可能进行进一步分类[1,2]。我们检测到的46株粘质沙雷氏菌对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39.1%以上,其中对红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噻吩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显示沙雷氏菌通常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粘质沙雷氏菌的不产色素生物型常和多种抗药R质粒介导的耐药因子有关[3]。

  参考文献:

  [1] J.Gerald Collee,Andrew G.Fraser,Barrie P.Marmion,et al.Practical Medical Microbiology[J].churchill livingstone,1996:371.

  [2] Farmer J J Ⅲ,Davis B R,HickmanBrenner F W,et al.Bi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of new species and biogroups of Enterbacteriaceae isolated from clinical specimens[J].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1985,21:4676.

  [3] 叶应妩,李健斋,王玉琛.临床实验诊断学(下)[M].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0632064.

生化反应

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性状 结果 性状 结果 性状 结果
革兰氏染色(24h) - 氧化酶(24h) - 吲哚 -
甲基红 [-] V-P + 柠檬酸盐(Simmons) +
硫化氢 - 脲酶,水解 [-] 苯丙氨酸脱氨酶(24h) -
赖氨酸脱羧酸 + 精氨酸双水解酶 - 鸟酸氨脱羧酶 +
运动性 + 明胶液化(22℃) + KCN生长 +
丙二酸利用 - 葡萄糖产酸 + 葡萄糖产气 d
D-,阿东,醇产酸 d D-拉伯糖产酸 - 纤维二糖产酸 -
卫矛醇产酸 - 甘油产酸 + 间-肌醇产酸 [+]
乳糖产酸 - 麦芽糖产酸 + D-甘露醇产酸 +
D-甘露糖产酸 + 蜜二糖产酸 - α-甲基-D-葡萄糖苷产酸 -
棉子糖产酸 - L-鼠李糖产酸 - 柳醇产酸 +
D-山梨醇产酸 + 蔗糖产酸 + 海藻糖产酸 +
D-木糖产酸 - 粘液酸盐产酸 - 酒石酸盐(Jordans)产酸 [+]
七,叶灵,水解 + 乙酸盐利用 d 硝酸盐还原 +
DNase(25℃) + 脂酶 + ONPG +
色素 dR 鞭毛排列 p 接触酶产生(24h) +
氧化-发酵 F

词条图册

性状 结果 性状 结果 性状 结果
革兰氏染色(24h) - 氧化酶(24h) - 吲哚 -
甲基红 [-] V-P + 柠檬酸盐(Simmons) +
硫化氢 - 脲酶,水解 [-] 苯丙氨酸脱氨酶(24h) -
赖氨酸脱羧酸 + 精氨酸双水解酶 - 鸟酸氨脱羧酶 +
运动性 + 明胶液化(22℃) + KCN生长 +
丙二酸利用 - 葡萄糖产酸 + 葡萄糖产气 d
D-,阿东,醇产酸 d D-拉伯糖产酸 - 纤维二糖产酸 -
卫矛醇产酸 - 甘油产酸 + 间-肌醇产酸 [+]
乳糖产酸 - 麦芽糖产酸 + D-甘露醇产酸 +
D-甘露糖产酸 + 蜜二糖产酸 - α-甲基-D-葡萄糖苷产酸 -
棉子糖产酸 - L-鼠李糖产酸 - 柳醇产酸 +
D-山梨醇产酸 + 蔗糖产酸 + 海藻糖产酸 +
D-木糖产酸 - 粘液酸盐产酸 - 酒石酸盐(Jordans)产酸 [+]
七,叶灵,水解 + 乙酸盐利用 d 硝酸盐还原 +
DNase(25℃) + 脂酶 + ONPG +
色素 dR 鞭毛排列 p 接触酶产生(24h) +
氧化-发酵 F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