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境内唐代时设有疁城乡,故嘉定又别称“疁城”或“疁”。嘉定区前身为嘉定县。
嘉定区(6)秦代属会稽郡娄县,隋唐时属苏州昆山县。南宋嘉定十年(1217)置嘉定县,以年号为名,县署设于练祁市(今嘉定镇)。
建县时,春申乡领6个都,临江乡领8个都,安亭乡领6个都,平乐乡领4个都,醋塘乡领3个都,共27个都。都领区(区分正副扇及中上下),区领图,图领圩。淳祐年间,春申乡易名守信,临江乡易名依仁,安亭乡易名服礼,平乐乡易名循义,醋塘乡易名乐智。
元贞二年(1269)升为州治,明洪武二年(公元1396年)复改为县。
明弘治十年(1497)县西北境分隶太仓州,尚领24个都668个图。
清雍正二年(1724),析东境置宝山县。尚领15个都349个图。康熙十年(1671),知县赵昕赈灾,四乡分设粥厂。嘉庆十一年(1806),知县吴桓增设赈灾粥厂至31处。遂后,以厂代乡,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光绪末年(1908),全县分1区33厂。宣统元年(1909),为举办地方自治,厂改称乡,吴行厂改名吴巷乡。
民国26年(1937)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八一三”战争爆发。
1958年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1992年撤县设区。
截至2021年,嘉定区下辖3个街道、7个镇、1个工业区、1个新区。[13]
3个街道:新城路街道、嘉定镇街道、真新街道。
7个镇:南翔镇、安亭镇、马陆镇、徐行镇、华亭镇、外冈镇、江桥镇。
1个工业区:嘉定工业区。
1个新区:菊园新区。[13]
街道、镇名称 |
街道、镇名称 |
---|---|
嘉定镇街道 | 新成路街道 |
真新街道 | 菊园新区 |
南翔镇 | 安亭镇 |
马陆镇 | 徐行镇 |
华亭镇 | 外冈镇 |
江桥镇 | 嘉定工业区 |
街道、镇名称 |
街道、镇名称 |
---|---|
嘉定镇街道 | 新成路街道 |
真新街道 | 菊园新区 |
南翔镇 | 安亭镇 |
马陆镇 | 徐行镇 |
华亭镇 | 外冈镇 |
江桥镇 | 嘉定工业区 |
嘉定区(3)嘉定区位于上海西北部,中心位置在北纬31度23分,东经121度15分。南襟吴淞江(虬江),与闵行、长宁、青浦三区相望;北依浏河,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总面积464.2平方公里。行政区域界线总长167.8461公里。全境地势平坦,东北略高,西南稍低。中心位置在东经121°15',北纬31°23'。东与宝山、普陀两区接壤;西与江苏省昆山市毗连。市、区级河道蕰藻浜、练祁河、娄塘河横卧东西,向东流经宝山区直通长江和黄浦江;盐铁塘、横沥、新槎浦(罗蕰河)纵贯南北,与吴淞江、浏河相连。全区水面率7.71%。河道总长1800余公里,平均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约4公里。[14]
嘉定区地处北亚热带北缘,为东南季风盛行地区,而热同季,降水丰沛,气候暖湿,光温适中,日照充足。据嘉定县气象站1959-1987年气象资料记载,年均气温15.4℃;年均降雨量1077.6毫米,雨日130.2天;年均日照2114.8小时,年均太阳辐射总量114.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无霜日数223天。[15]
嘉定区民国21年,调查统计,嘉定土地面积为72.32万亩,合482.13平方公里。民国24年,经实地丈量土地面积为70.94万亩(不包括部分浜斗水面积),合472.93平方公里。民国38年,土地面积为71.45万亩,合476.93平方公里。1955年,土地面积为70.17万亩,合467.8平方公里。1958年,上海市西郊区部分乡镇划归本行政县区,土地面积增加至74.37万亩,合495.80平方公里。1980年,经普查,实有土地为742665.44亩,合495.11平方公里。1984年,真如镇划归普陀区后,至1987年全县实有土地725486.3亩,合483.75平方公里。
以6类、16项、28目对土地进行分类统计。其中:耕地44.9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1.93%;园地5800亩,占0.80%;林地5600亩,占0.77%;工矿用地12.92万亩,占17.81%;交通用地2.52万亩,占3.47%;水域面积11.04万亩,占15.22%。
嘉定地表径流量,丰水年1.88亿立方米,枯水年0.46亿立方米。年内6~9月的地表径流量丰于他月。
嘉定地下水自上而下,可分为一个潜水含水层和五个深度不同的承压含水层。
嘉定区潜水含水层广布嘉定各地,总量约1.36万立方米/年。埋深1~3米,厚度4~12米。潜水位埋深为0.5~1.5米。第一承压含水层仅在县城西部较为发育。顶部埋深20~40米,底部埋深27~50米,厚度4~15米。水量小、水质差(咸水),分布不稳定。水温在20℃左右。第二承压含水层含水总量982.2万立方米/年。顶板埋深55~75米,底板埋深95~115米,层厚25~50米。含水量丰富。水温19℃~20℃。第三承压含水层含水总量625.1万立方米/年。顶板埋深在110~125米,底板埋深130~150米,层厚6~35米。水温20℃~22℃。第四承压含水层含水总量1001.5万立方米/年。分上、下两个含水层:上层顶板埋深155~184米,底板埋深165~206米,层厚介于8~22米;下层顶板埋深219~233米,底板埋深227~247米,层厚8~14米。水温22℃~25℃。第五承压含水层含水总量526.3万立方米/年,其中淡水286.6万立方米/年,微咸水239.7万立方米/年。顶板埋深260~285米,底板埋深275~300米,层厚10~20米。水温24℃~27℃。
天然气
娄塘-嘉定镇-马陆-南翔一带蕴藏一定数量的第四系天然气,能就地开采使用。
泥炭
方泰、娄塘地区有深层泥炭,属早全新统初期(距今1万年左右)形成的含有机质较低的炭质粘土和下更新统末期(距今1.2万年左右)形成的泥炭层,无多大经济价值。
细砂
东砂带:位于马陆乡境内,北起横桥北,西沿横沥西岸延伸,长2.2公里,宽100米,埋深一般在1.5米左右,最深2.75米,砂层厚度平均0.6米左右;中砂带:北起朱家桥镇北,向南经嘉西乡、马陆乡、封浜乡,长17.5公里,宽150米,埋深一般在1米左右,砂层厚度1.2米;西砂带:北起外冈镇西,南到方泰镇南,长7公里,宽20~80米不等,埋深0.5~2米之间,最厚的砂层有2.1米。砂中氧化硅含量高,可用于建筑和玻璃工业。
嘉定区(5)2021年,全区户籍家庭户数27.2万户,户籍人口70.1万人,同比增长4.1%。其中女性34.8万人,同比增长3.8%。全年户籍出生人口3875人,同比减少2.3%,其中,女性出生人口1847人,同比减少3.1%;户籍死亡人口5986人,同比增长5.4%,其中女性死亡人口2796人,同比增长5.2%。[7]
职务 | 姓名 |
---|---|
区委书记 | 陆方舟 |
区委副书记 | 高香、周文杰[10] |
职务 | 姓名 |
---|---|
区委书记 | 陆方舟 |
区委副书记 | 高香、周文杰[10] |
职务 | 姓名 |
---|---|
区长 | 高香[9] |
副区长 | 王浩、朱效洁、李峰、陆祖芳、钱志刚、黄恩伟、魏晓栋[9]、周佳[16] |
职务 | 姓名 |
---|---|
区长 | 高香[9] |
副区长 | 王浩、朱效洁、李峰、陆祖芳、钱志刚、黄恩伟、魏晓栋[9]、周佳[16]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连正华[9] |
副主任 | 王建新、刘骏、陆强、陈小鸿、宗斌[9]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连正华[9] |
副主任 | 王建新、刘骏、陆强、陈小鸿、宗斌[9]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杨莉[9] |
副主席 | 陈宾、朱健民、徐锋、谢东升、周芳珍[9]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杨莉[9] |
副主席 | 陈宾、朱健民、徐锋、谢东升、周芳珍[9] |
2021年,全年实现增加值2705.6亿元,可比增长6.1%。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91.5亿元,可比增长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10.6亿元,可比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0.1:58.8:41.1。
2021年,全年实现税收总收入755.8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第二产业实现税收收入272.1亿元,同比下降12.9%,第三产业实现税收收入483.7亿元,同比增长20.0%。
2021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798.7亿元,同比增长4.6%。中央级和市级收入分别实现387.6亿元和167.5亿元,同比增长0.3%和6.8%。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5亿元,同比增长10.5%。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6.4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十一类”民生支出246.8亿元,同比增长8.5%,占全区财政支出的73.4%。[7]
嘉定区
嘉定区
2021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2亿元,可比增长0.6%。其中,种植业产值6.9亿元,可比下降2.4%;畜牧业产值0.8亿元,可比增长80.2%;渔业产值0.2亿元,可比下降54.1%;林业产值0.2亿元,可比下降0.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亿元,可比增长2.3%。
2021年,完成农民相对集中居住3655户,建成美丽庭院2480个,序化农村杆线144.1公里,改造村内破损道路104.2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镇3个。完成农业“三区”划定,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累计收购地方粮17.5万吨。完成镇、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村集体经济组织累计分红12.3亿元,落实第五轮经济欠发达村综合帮扶资金1.1亿元。[17]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454.3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汽车产业制造业实现产值3593.5亿元,同比下降2.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5.9%。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025.8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汽车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220.8亿元,同比增长7.9%,占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0.3%。
2021年,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746.9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70.6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413.2亿元,同比下降7.2%。其中,区属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2.7亿元,同比增长17.3%;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37.0亿元,同比下降22.2%,汽车零部件实现利润133.7亿元,同比增长16.7%。至年末,全区亏损企业233家,亏损面19.0%。
2021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312.4亿元,可比增长10.3%,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4.1%,比重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三个千亿级”产业实现总产出1678.7亿元,同比增长28.9%;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207.9亿元,同比增长11.6%。
2021年,全年累计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项目850项、节约标煤14.5万吨、腾出土地5224.2亩,建成绿色工厂20个、绿色园区2个,打造绿色供应链2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能耗188.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5%;实现单位产值能耗0.035吨标准煤/万元,同比增长3.2%。用电总量5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单位产值电耗0.010万千瓦时/万元,同比增长6.4%。用水总量4317.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5.0%;单位产值水耗0.792立方米/万元,同比增长3.6%。129家重点耗能企业能耗总量140.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4%。
2021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2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2.4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分别实现产值119.3亿元和32.1亿元,同比增长1.1%和36.0%。全区建筑业企业工程施工个数4033个,同比增长20.6%。其中,本年新开工个数2503个,同比增长22.8%。工程竣工个数2345个,同比增长13.8%。[7]
批发和零售业
嘉定区(3)
2021年,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7736.4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汽车产业销售额3005.1亿元,同比下降7.1%,占全区商品销售总额的38.8%,比重较去年下降8.4个百分点。实现区属商品销售总额5938.8亿元,同比增长17.2%。实现限额以上电子商务销售额2976.0亿元,同比增长23.8%。
202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9.9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电子商务实现零售额1061.9亿元,同比增长6.4%,占全区零售总额的66.0%,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已开业经营的17个商业综合体和2条商业街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1.8亿元,同比增长59.5%,占全区零售总额的7.6%。
金融业
2021年,全年新增上市企业3家,全区累计上市企业(境内)25家,新三板累计挂牌企业137家。区大数据产融合作平台全年新增787家企业注册登记、新增融资需求29.56亿,其中64家企业成功授信,获贷款支持5.55亿。
2021年,全区统计范围内营业网点数164个,银行存款余额4040.1亿元,较年初增长10.7%,其中,单位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分别为1971.5亿元和2068.7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9.4%和12.0%;银行贷款余额1878.3亿元,较年初增长10.4%,其中,单位贷款和个人贷款分别为1067.7亿元和810.6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7.8%和14.2%。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21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14.3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完成民间投资242.7亿元,同比增长29.7%,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7.2%,比重较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3.9亿元,同比增长1.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0.1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84.1亿元,同比增长26.0%;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9.4亿元,同比下降45.8%;社会事业完成投资14.1亿元,同比增长33.3%。
2021年,全区房屋施工面积90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0%。房屋新开工面积28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9%;房屋竣工面积20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3.6%。商品房销售面积14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5%;商品房销售额486.0亿元,同比增长46.8%。待售面积317.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9%。
公用事业
2021年,全年自来水用水量16852.6万吨,同比增长6.2%。其中,居民生活用水10721.2万吨,同比增长6.5%;全区用电量11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其中,居民生活用电2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大工业用电6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全区天然气用气量33627.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6.2%;液化气用气量29447.9吨,同比增长40.1%。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区全年实现合同利用外资37.8亿美元,同比增长50.1%。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引进外资2.3亿美元和3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2.1%和47.0%。第三产业引进大项目95个,合同外资额30.0亿美元,同比增长29.8%。累计新批合同外资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累计增资合同外资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12.3%。外商投资总额62.7亿美元,同比增长60.6%。全区到位资金11.0亿美元,同比增长6.4%。
2021年,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5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5%。其中出口总额758.5亿元,同比增长17.1%;进口总额793.1亿元,同比增长19.8%。[7]
地方宗教
主要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民国11年(1922),本县有僧尼110名,道士97名,伊斯兰教徒6名,天主教徒294名,基督教徒257名。民国22年,全县有僧道341名,其中男性271名,女性70名。民国23年,本县以宗教为职业的有328户,其中佛教86户,道教175户,伊斯兰教2户,基督教10户,天主教8户,其他47户。在信教的居民中,信奉道教的占53.35%,佛教占26.22%。天主教占2.44%,基督教占3.05%,伊斯兰教占0.61%,其他占14.33%。唯佛、道兼信者居多。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设置管理宗教事务的机构,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活动被禁止,寺观大多改建为公共用房。1978年,县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重置宗教管理机构,恢复宗教活动。
至2012年,全区宗教事业发展良好,拥有护国教寺、菩提教寺等众多佛教寺庙以及基督教、天主教堂等教堂。[11]
嘉定区(5)
嘉定区河流汉港众多,清光绪前,长途运输皆依水路,“商人而来者,舳舻相衔”。其时,水上专业货运路线,通往境外的有嘉定至苏州、松江诸线,境内的主要有县城至南翔、黄渡、娄塘、外冈、纪王诸线。清光绪三十年(1904)始有轮船客运。翌年,沪宁铁路筑至南翔,民国17年(1928),境内第一条公路嘉罗公路筑成,陆上专业运输渐见兴起。民国18年和民国35年专业汽车客运和货运相继发端。到1949年,全县水运有客轮路线3条,专业货运从业人员533名,年运量10.83万吨;陆上有过境铁路1条(长28.36公里),公路4条(长66.7公里,密度为0.14公里/平方公里),长途汽车客运路线4条,汽车运输公司3家(载货汽车8辆、240吨)。
解放后,本县交通运输发展迅速,陆运尤甚。至1987年,全县陆上有铁路4条(长49.85公里),公路54条(长273.15公里,密度为0.56公里/平方公里);农村机耕路338条(长459.73公里,密度为0.95公里/平方公里);公交客运线路16条,年运客136万人次;各种汽车3227辆,其中货车2342辆、1.18万吨位,年运量282.3万吨。水路有市县级航道22条(长229.18公里),可通航15~500吨位船只,乡级河道212条(长539.36公里)可通行5~30吨位船只;专业水运有拖轮和挂机船201艘、驳船323艘,年运量180余万吨。1988年10月31日,我国大陆第一条按高速公路标准建成的沪嘉公路通车,长20.5公里,行车时速达120公里,12分钟即可通过全线。
2021年,全区道路总里程、公交线网总长度分别达到1416.7公里和692公里。全区公交线路总数121条,同比增长1.7%,其中嘉定公交公司自营85条,同比增长1.2%。公交线路客运量(嘉定自营)5779万人次,同比增长18.3%。全年轨交11号线和13号线嘉定段进出站客运量分别为9672万人次和3821万人次,同比增长32.6%和22.1%。[7]
2021年,正式上线“上海市嘉定区公共招聘平台”,平台注册企业316家,投递简历2147人次,累计发布岗位信息1471条。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面试会604场,提供招聘岗位3.1万个,意向录用近0.7万人。为长期失业青年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383场,各种主题活动34场。据抽样调查,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874元,同比增长8.5%。
2021年,全区新增就业岗位27379个,本区户籍城乡登记失业人数4783人;帮扶引领创业743人,其中帮扶引领35岁及以下青年大学生创业630人;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2052人次,企业新型学徒制1152人;帮助269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安置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共1496人,实现100%安置就业;发放市、区两级各类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基金)7.3亿元;企业职工线上培训补贴838.6万元;区级稳就业补贴政策121.1万元。[7]
2021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3个,其中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10个,病床8948张。区内卫生技术人员1558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206人,注册护士5004人。全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分中心2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87家,市级标准化村卫生室31家。全年完成诊疗1325.3万人次,出院17.3万人次,公立医院住院病人施行手术13.3万人次。年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395.6万人次,同比增长3.2%,门诊人次占全区总门诊量29.9%。
2021年,完成入境人员阳性筛查、涉疫食品物品排查、密接与次密接协查等突发事件调查处置1100余起,为市民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约150万人次,先后设置20个集中隔离点,累计收住9.6万名隔离观察对象,完成新冠疫苗接种381.2万剂。
2021年,全区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数62.8万人,签约率34.3%;“1+1+1”转诊平台转诊病人1656人次,区内签约居民组合内就诊率64.7%,签约居民签约社区就诊率46.7%。全年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慢病长处方42.0万张,延伸处方12.0万张。全年共开展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2.2万人次,居家护理服务1.4万人、计396.1万人次。
2021年,年内新改建7条市民健身步道、2个市民球场、25个健身苑点,完成170个健身苑点设施更整新工作。全年共举办区级及以上赛事146项,线上线下7.3万人次参与,指导举办镇、村、社区等基层赛事活动841项,累计8.2万人次参与活动。体育公益配送项目覆盖全区12个街镇31家场馆11个健身项目,同时推出暑期青少年定制、企业定制、科研院所定制服务,拉动消费490万余元。完成体彩销售2.1亿余元。全年共举办、承办、参加、配送各级各类培训、推广、讲座等2400多次,7.7万余市民参与;开展线上技能培训推广177次,共计3.6万余次点击量。
2021年,年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42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2176家;新认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6家,总数达269家次;推荐1347家企业入库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比去年同期增加633家。全年技术合同认定记1373项,同比增长34.0%。合同成交金额163.9亿元,同比减少27.4%。2020年度企业可享受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199.3亿元,同比增长11.2%。131个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立项。
2021年,全区有16家载体入围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载体入围市级众创空间,1家载体列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举办“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嘉定赛区、创享嘉、科技50创业大赛、技术成果对接等208场线上线下活动,举办科创型企业(家)培育计划、2021年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等183场线上线下活动,吸引近3.4万人次参与。[7]
2021年,全年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实施各类救助66.6万人(户)次,救助金额35814.4万元。其中民政部门救助15.8万人(户)次,救助金额14877.4万元;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2.7万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2813.6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842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80.1万元;享受城镇重残无业1.7万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2747.0万元;享受农村重残无业5317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883.5万元;享受特困救助供养412人次,累计发放供养金73.5万元;享受教育救助921人次,发放救助资金31.2万元;享受临时救助0.5万人(户)次,发放救助资金314.7万元。
2021年,全区共有社会福利企业72家。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5家,床位9543张,社区长者照护之家7家,床位292张,养老床位总量9835张,共收养老人4995人。全年老年综合津贴发放17.9万人,计69.9万笔,金额2.8亿元。全年发放养老服务补贴(带入机构补贴、居家对象购买服务补贴、长护险自负部分补贴)500万元。
2021年,累计建成2.0万套征收安置房,新建和转化租赁住房4.7万套(间)、代理经租4.2万套(间)。全区享受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家庭810户,实物配租32户,全年累计发放补贴金额1222余万元。年内对真新街道的丰庄一村和丰庄西路433弄实施综合改造,总改造面积约23.8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1亿元,惠及居民3793户。[7]
2021年,年末全区共有区级图书馆2个,镇(街道)级图书馆12个,村(居委)图书室303个,24小时街区智慧图书馆5个,“百姓书社”97家,“农家书屋”96家、外来务工人员公共电子阅览室4家,“周末书房”1家,“我嘉书房”30家。全区藏书356.9万册,其中区图书馆藏书189.2万册,新购图书9.0万册,新办读者证1.3万张,读者到馆数90.5万人次。
2021年,全区现有影院27家,影厅185个,座位数26197个,放映电影31.4余万场,观影316万余人次,实现票房收入13876万元。区文化馆完成线下配送活动920场, 683家主体、3472个项目纳入2022年嘉定区公共文化内容供给资源库。文化嘉定云网站用户近22万,发布活动累计1.7万余场,累计发布票数60余万张。 “上海嘉定”APP下载量239.4万次,装机量为59.5万次,注册量34.8万人。“上海嘉定”微信公众号粉丝49.5万人,微博粉丝43.7万人。
项目名称 | 入选名录 | 分类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嘉定竹刻 | 国家级第一批 | 民间手工技艺 | 嘉定区文广局 |
上海市第一批 | |||
嘉定区第一批 | |||
徐行草编工艺 | 上海市第一批 | 民间手工技艺 | 嘉定区文广局,徐行镇 |
嘉定区第一批 | 手工技艺 | 徐行镇 | |
南翔小笼馒头制作工艺 | 上海市第一批 | 民间手工技艺 | 嘉定区文广局南翔镇 |
嘉定区第一批 | 手工技艺 | 南翔镇 | |
马陆篾竹编织工艺 | 上海市第一批 | 民间手工技艺 | 嘉定区文广局马陆镇 |
嘉定区第一批 | 手工技艺 | 马陆镇 | |
上海道教音乐 | 上海市第一批 | 民间音乐 | 嘉定区文广局嘉定镇街道 |
嘉定区第一批 | 民间音乐 | 嘉定镇街道 | |
江南丝竹 | 上海市第一批 | 民间音乐 | 嘉定区文广局嘉定镇街道 |
嘉定区第一批 | 民间音乐 | 嘉定镇街道 | |
嘉定锡剧 | 嘉定区第一批 | 民间戏曲 | 嘉定镇街道 |
江桥羊肉 | 嘉定区第一批 | 手工技艺 | 江桥镇 |
石担石锁 | 嘉定区第一批 | 民间体育 | 南翔镇 |
茶担舞 | 嘉定区第一批 | 民间舞蹈 | 嘉定工业区 |
荷花灯舞 | 嘉定区第一批 | 民间舞蹈 | 嘉定工业区 |
药斑布织染工艺 | 嘉定区第一批 | 手工技艺 | 安亭镇 |
风,筝 | 嘉定区第一批 | 民间体育 | 徐行镇 |
项目名称 | 入选名录 | 分类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嘉定竹刻 | 国家级第一批 | 民间手工技艺 | 嘉定区文广局 |
上海市第一批 | |||
嘉定区第一批 | |||
徐行草编工艺 | 上海市第一批 | 民间手工技艺 | 嘉定区文广局,徐行镇 |
嘉定区第一批 | 手工技艺 | 徐行镇 | |
南翔小笼馒头制作工艺 | 上海市第一批 | 民间手工技艺 | 嘉定区文广局南翔镇 |
嘉定区第一批 | 手工技艺 | 南翔镇 | |
马陆篾竹编织工艺 | 上海市第一批 | 民间手工技艺 | 嘉定区文广局马陆镇 |
嘉定区第一批 | 手工技艺 | 马陆镇 | |
上海道教音乐 | 上海市第一批 | 民间音乐 | 嘉定区文广局嘉定镇街道 |
嘉定区第一批 | 民间音乐 | 嘉定镇街道 | |
江南丝竹 | 上海市第一批 | 民间音乐 | 嘉定区文广局嘉定镇街道 |
嘉定区第一批 | 民间音乐 | 嘉定镇街道 | |
嘉定锡剧 | 嘉定区第一批 | 民间戏曲 | 嘉定镇街道 |
江桥羊肉 | 嘉定区第一批 | 手工技艺 | 江桥镇 |
石担石锁 | 嘉定区第一批 | 民间体育 | 南翔镇 |
茶担舞 | 嘉定区第一批 | 民间舞蹈 | 嘉定工业区 |
荷花灯舞 | 嘉定区第一批 | 民间舞蹈 | 嘉定工业区 |
药斑布织染工艺 | 嘉定区第一批 | 手工技艺 | 安亭镇 |
风,筝 | 嘉定区第一批 | 民间体育 | 徐行镇 |
2021年,全区拥有学前教育机构105所、小学41所、中学48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2913人,小学在校学生58837人,初中在校学生28352人,高中在校学生8603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3952人,特殊教育、专门学校在校学生242人。其中民办随迁子女小学4所,在校学生2713人。全区高中阶段录取率99.7%,初中和小学入学率均为100.0%;3~6岁幼儿入园率99.0%。春秋两季普通高校录取总人数2251人,全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培训总量107万人次。
2021年,全区中考合格率97.9%,高考自招上线率26.3%,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本科及以上上线人数共1913人,上线率91.8%,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嘉定一中、交大附中嘉定分校本科上线率100.0%,嘉定二中本科上线率逾97.0%。
2021年,全区邮政局所总数29处,4条邮路总长度85公里,投递线路总长度14000公里,同比增长9.5%。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2.9亿元,同比下降20.1%;出口函件308万件,进口函件1687万件;出口普通包裹9.3万件,进口普通包裹1.8万件;投送各种报刊杂志2744万份。
2021年,全区家庭固定电话用户数16.9万户,同比下降4.0%;政企固定电话用户数23.9万户,同比增长84.7%;CDMA移动电话用户数72.6万户,同比增长11.8%;宽带用户42.0万户,同比增长5.7%;IPTV用户25.0万户,同比下降12.4%。光缆线路总长度25279皮长公里,实现电信业务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4.0%。[7]
2021年,全区累计建成移动通信宏基站3973座,建成5G移动通信宏基站3336座,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2163处,其中5G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668处;全区在网手机用户总数301.2万户,同比增长8.5%,其中5G手机用户数达137.3万户,同比增长194.6%。全区范围内,“光纤到户”覆盖家庭用户总数覆盖率达100%,实际在网用户数103.9万户,家庭光纤最高宽带速率可达2000Mbps。
2021年,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已实现区、镇、村三级光纤网络全覆盖,接入单元2529个,接入网络用户26083名,区智慧政务办公平台用户总数17953人,日均在线办公人数约5900人;区智慧政务云计算中心和区智慧政务数据网络中心承载全区各类网络设备2281台,服务器261台,运行虚拟机240台、政务云主机465台,承载全区各类业务系统137个。区行政服务中心(大数据中心)共有计算机资源vCPU4944个、内存10TG、存储空间361TG,基础资源平均使用率83.0%。
2021年,全年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70.3亿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1天,优良率90.7%,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PM2.5年均值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4%;区域环境降尘量3.6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7.7%。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3个国考均达到III类水质,18个市考断面均达标,其中13个断面达到III类水质,全区国考、市考断面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为76.2%。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排定的102个项目已全部启动。全区环境风险可控,未发生重大环境安全事故。
2021年,在685个住宅小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物业一岗双责”制度、778个住宅小区推行节假日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延时投放、544个住宅小区推行白天定时定点投放结束后清运。在17个商业场所推行湿垃圾“生熟”细分类投放,646个沿街道路废物箱完成可回收物投口细分类改造,9个商业场所推行可回收物细分类投放。
2021年,全区新增各类绿地51公顷,其中公园绿地10.1公顷;新增城市绿道10.2公里;新增立体绿化17318平方米;至年末,全区公园个数38个,公园总面积209.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12102.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6.1%,公园绿地面积1622.9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9平方米;全区园林绿地面积11819.7万平方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