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城回族区

管城回族区

中文名 管城回族区
车牌代码 豫A
海拔高度 100-140米
外文名 GuanchengDistrict
火车站 郑州站、郑州东站、郑州南站、郑州北站
机场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政府驻地 商城路217号
著名景点 郑州商城遗址、中原福塔、世纪欢乐园、金鹭鸵鸟园、国香茶城
地区生产总值 678.2亿元(2022年)
电话区号 0371
目录导航

基本简介

管城回族区位于郑州市的东南部,[7]东临中牟县,南连新郑市,北与金水区相接,西接二七区。总面积147.6平方千米/204平方千米。 总人口30万人(2002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450000。代码:410104。区号:0371。拼音:Guancheng Huizu Qu。

属沙丘垄岗区,海拔在100-140米之间,西南东北向倾斜。属北温带半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3.3℃-14℃之间。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管城回族区辖13个街道。[8]此外,明湖街道、潮河街道委托经济开发区管理。

区划详情

管城回族区管城回族区(3)13个街道:北下街街道、西大街街道、南关街街道、城东路街道、东大街街道、二里岗街道、陇海马路街道、紫荆山南路街道、航海东路街道、十八里河街道、南曹街道、金岱街道、商都路街道。

1个乡:圃田乡。[8]

北下街街道 代码:410104001

2006年,辖7个社区:商城路社区、北下街社区、管城街社区、代书胡同社区、西昌社区、星月社区、北顺城街社区。

西大街街道 代码:410104002

2006年,辖5个社区:南顺城街社区、平等街社区、南乾元街社区、市三院社区、南学街社区。

南关街道 代码:410104003

2006年,辖10个社区:印刷厂街社区、惠工街社区、仁寿里社区、民乐里社区、花园村社区、张家门社区、豫丰社区、烟厂后街社区、南关街社区、新天地社区。

城东路街道 代码:410104004

2006年,辖7个社区:郑汴路社区、硝滩社区、商城东路社区、商城花园社区、城北路社区、商城东里社区、电院社区。

东大街街道 代码:410104005

2006年,辖6个社区:塔湾社区、城南路社区、博爱街社区、鼎新街社区、东关南里社区、商城里社区。

二里岗街道 代码:410104006

2006年,辖8个社区:凤凰路社区、货西社区、货东社区、铁路新村社区、杨庄社区、城东路社区、东明路社区、紫云社区。

陇海路街道 代码:410104007

2006年,辖10个社区:陇海东路第一社区、陇海东路第二社区、陇海东路第三社区、郑新里社区、陇新社区、新郑路第一社区、新郑路第二社区、紫荆社区、东豆腐砦社区、北二街社区。

紫荆山南路街道 代码:410104008

2006年,辖8个社区:陇海南里社区、新南社区、城东南路社区、中储社区、五里堡北街社区、沙隆达社区、十里铺社区、南五里堡社区。

航海东路街道 代码:410104009

2006年,辖8个社区:石化路社区、航海东路社区、果树所社区、石建社区、金色港湾社区、新航社区、耿庄社区、美景天城社区。

十八里河镇 面积:30.37平方千米 人口:2.12万人 代码:410104100

位于郑州市南郊,濒临市区。2006年,辖11个村委会:十八里河村、刘东村村、河西袁村、南小李庄村、柴郭村、站马屯村、小刘村村、八郎寨村、大王庄村、小王庄村、南刘庄村。(18个自然村,65个村民组)

南曹乡 面积:约50平方千米 人口:2.84万人 代码:410104201

位于郑州市东南部。2006年,辖14个村委会:南曹村、刘德城村、席村村、毕河村、大湖村、小湖村、张华楼村、李马庄村、野曹村、苏庄村、郎庄村、姚庄村、七里河村、尚庄村。

圃田乡 面积:34.6平方千米 人口:2.3万人 代码:410104202

位于郑州市东郊,东邻中牟县白沙镇,西部、北部与金水区相连,南接南曹乡、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年,辖13个村委会:圃田村、南岗村、西刘庄村、东周村、榆林村、小店村、白佛村、穆庄村、河沟王村、大王庄村、大孙庄村、吴庄村、石王村。

明湖街道(经济开发区管理) 代码:410104560

2006年,辖1个社区、8个村委会:老南岗社区、赵庄村、李南岗村、岔河村、西杨村、东杨村、螺蛭湖村、毛庄村、梁湖村;经济技术开发区拟居委会、河南出口加工区拟居委会。

潮河街道(经济开发区管理) 代码:410104561

2006年,辖8个村委会:营岗村、单庄村、二郎庙村、王士明村、曹古寺村、司赵村、弓马庄村、耿庄村。

历史沿革

公元596年建立管城县,1368年废县入于郑州。郑州解放后为郑州市第一区,后将陇海区与金水区合并命名为管城区,1983年始更名为管城回族区。

2000年,管城回族区辖8个街道、1个镇、3个乡。总人口345513人,各乡镇人口: 北下街街道 25858 西大街街道 19840 南关街道 44931 城东路街道 27535 东大街街道 23781 二里岗街道 20837 陇海路街道 41567 紫荆山南路街道 17705 十八里河镇 39185 东城乡 193 南曹乡 56511 圃田乡 30570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管城回族区管城回族区  2002年9月23日河南省民政厅《关于撤销郑州市管城区东城乡的批复》(豫民行批[2002]1号);9月27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撤销管城区东城乡设立航海路街道办事处的通知》(郑政办文[2002]117号):一、撤销管城区东城乡,其原辖行政区域划入管城区域,实行城市管理体制。二、设立航海东路街道办事处,驻航海东路26号,管理原东城乡5个村委会的管辖区域。

截至2020年,管城回族区辖13个街道[9]:北下街街道、南关街道、陇海马路街道、城东路街道、二里岗街道、东大街街道、紫荆山南路街道、西大街街道、航海东路街道;十八里河镇;南曹乡、圃田乡。

乡镇简介

【十八里河镇】 位于郑州市南郊,濒临市区。全镇面积30.37平方千米,人口2.12万人,镇辖11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65个村民组。

【南曹乡】 位于郑州市东南部,面积约50平方千米,辖14个行政村,2.84万人。

【圃田乡】 位于郑州市东郊,东邻中牟县白沙镇,西部、北部与金水区相连,南接南曹乡、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34.6平方千米。辖13个行政村,人口2.3万。

土地类别

管城回族区管城回族区(3)全区土地共划分为3个一级类型、10个二级类型和52个三级类型。全区总土地面积约为196.6平方公里(294774.5亩),其中十八里河镇28.56平方公里(42840亩),圃田乡48.3平方公里(72495亩),南曹乡95平方公里(142500亩),城区面积24.4平方公里(36600亩包括东城乡),外县飞地面积0.31平方公里(465亩)。

全区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分别为耕地99228.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3.7%;园地面积56170.70亩,占19%;林地面积13857.50亩,占4.7%;居民及工矿用地87512.6亩,占29.7%;交通用地12894.6亩,占4.4%;水域面积为12480.6亩,占4.2%,未利用土地面积为12630.5亩,占4.3%。

资源特点

1、土地资源相对量少,但土壤质地较好。全区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95亩,远低于国家、省、市人均土地水平。

2、土地利用率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由于管城地处河南省省会所在,地形平坦,生产条件较好,垦殖历史悠久,建设用地发展快,能开发的土地几乎全部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较少,因此,只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才能缓解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建立农业高效园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今后农村的发展方向。

3、城市文化水平较高。居民点及工矿占地比例较大。全区城镇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全区总面积的29.7%。

人口

2022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2.47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2.51 %,比上年末提高0.4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7.47 ‰,人口死亡率3.58 ‰,自然增长率3.89 ‰。[2]

经济

综述

2022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7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5亿元,下降1.6%;第二产业增加值163.9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513.8亿元,下降2.7 %。三次产业结构0.1:24.1:75.8。

2022年,全区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5.0亿元。税收收入31.5亿元,其中,企业所得税完成3.5亿元;增值税完成11.4亿元;个人所得税完成1.5亿元;土地增值税完成4.8亿元;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0.9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1.6亿元;房产税完成1.4亿元。非税收收入13.5亿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4.1亿元。

2022年,全区公共财政支出合计为38.1亿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3亿元;教育支出8.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0亿元;卫生健康支出4.0亿元;城乡社区支出6.1亿元。

2022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648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14人,全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

第一产业

2022年,全年粮食总产量0.15万吨,比上年下降23.4%。其中,夏粮产量0.08万吨,下降30.1%;秋粮产量0.08万吨,下降14.9%。油料产量0.05万吨,下降17.9%;蔬菜产量0.29万吨,下降6.4%;水果产量0.03万吨,下降15.7%。

2022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0.43万亩,比上年下降2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0.23万亩,下降28.8%;秋粮播种面积0.2万亩,下降17.6%。蔬菜种植面积0.18万亩,下降6.1%;油料种植面积0.3万亩,下降15.8%。[2]

第二产业

2022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7%;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下降2.9%。分经济类型看,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13.0%;股份制企业增加值下降9.4%;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33.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8.2%;重工业增加值下降3.9%。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下降8.2%。

202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其中,汽车2.96万辆,下降29.5%;新能源汽车1.21万辆,下降4.9%;服装9.9万件,下降26.8%;家具8.09万件,增长163.5%;单色印刷品1.7万令,增长17.2%;多色印刷品782075对开色,增长2.1%;商品混凝土142.6万立方米,下降17.3%;钢化玻璃317.5万平方米,增长30.0%;夹层玻璃357.2万平方米,增长6.5%;中空玻璃2.4万平方米,增长33.0%;泵178台,下降24.9%;工商用制冷、空调设备3445台,增长12.2%。

2022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6.8%;利税总额下降35.6%;利润总额下降41.2%;产销率达到100.5%。

2022年,全年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71.7亿元,比上年下降7%。建筑业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174.8亿元,下降26.16%。建筑施工企业房屋面积2894.1万平方米,增长17.1%;房屋竣工面积408.4万平方米,增长8.6%。[2]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下降16.2%。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1.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1.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7.9%。基础设施投资下降4.1%。

2022年,全年固定资产施工项目251个,计划总投资15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新开工项目93个(不含房地产开发),计划总投资131.7亿元,下降22%。

2022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比上年下降26.5%;其中,住宅投资下降20.6%。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146.46万平方米,下降7.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826.22万平方米,下降6.3%。商品房新开工面积86.13万平方米,下降57.2%;其中,住宅64.64万平方米,下降57.6%。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58.92万平方米,增长131.9%;其中,住宅98.26万平方米,增长94.3%。商品房销售面积189.4万平方米,下降33.8%;销售金额132.61亿元,下降42.5%;待售房屋面积40.61万平方米,增长205.1%。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0.1亿元,比上年下降11.5%。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7.3%;零售业零售额4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住宿业零售额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2%;餐饮业零售额18.1亿元,比上年下降14.1%。

从限上单位商品销售分类看,2022年,粮油食品类和烟酒类等日常消费类商品分别比上年下降16.5%和增长5.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等绿色升级类商品分别比上年增长39.7%和7.2%。

2022年,全区实际吸收外资363万美元;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7873万美元;境外投资额171万美元;对外投资合作营业额1110万美元;完成服务外包活跃企业20家;引进省外资金98.4亿元。

金融

截至2022年底,全区境内外上市公司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2]

社会

科技教育

2022年,年末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

2022年,全年专利授权量1670件,下降2.28%。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532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18.69亿元。

2022年,年末普通高中1所,招生582人,下降4.6 %;在校学生1709人,增长3.1 %;毕业生516人,下降7 %。普通初中18所,招生8883人,增长34.6%;在校学生21230人,增长22.6 %;毕业生4825人,下降2.4%。普通小学45所,招生12822人,下降3.7%;在校学生70355人,增长5.1%;毕业生9649人,增长19.5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幼儿园在园幼儿20493人,增长3.3 %。专任教师6037人,增长34.6%。[2]

文化卫生

2022年,年末艺术表演团体12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4个(非国有博物馆)。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个,市级代表性项目30个,区级代表性项目71个,已认定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5人。

截至2022年底,全区卫生机构433个;拥有床位6658张。其中,医院26个,卫生院2个。卫生技术人员9564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3677人;注册护士4455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17人;妇幼卫生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23人。专科疾病防治医院0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9人。乡镇卫生院2个,卫生技术人员379人,床位260张。[2]

环境保护

2022年,全区禁燃区面积107平方公里。2022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2天,比上年减少1.3%;PM10平均浓度76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同;PM2.5平均浓度44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7.3%。

2022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76%。综合能源消费量3186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4%;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14182吨,标准煤增长2.4%。[2]

安全生产

2022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起,与去年持平;造成死亡2人,上升100%;事故直接财产损失251万元,增长67.3%。[2]

民生社保

2022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36.29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77.77元,增长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83.18元,增长4.9%。全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507.5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023.9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333.0元。

2022年,全年城镇居民累计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128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905.5万元。[2]

利用现状

农业用地

1、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灌溉水田、水浇地、旱地、菜地。2002年,全区共有耕地99228亩,占全区总面积的33.7%。其中水田11108.1亩、水浇地60325.7亩、菜地2647.10亩,以上三项分别占耕地11.2%、60.8%、2.7%,三项合计面积74070.9亩,占耕地面积的74.7%,旱地25147.1亩,占耕地面积的25.3%。

2、耕地主要分布在十八里河、圃田和南曹三个农业乡(镇)范围内。其中以南曹乡的耕地面积最大为53094.9亩,占区耕地面积的54%,十八里河镇和圃田乡的耕地面积分别为19368.9亩和26764.2亩,各占区耕地面积的20%和26%。

3、园地:全区共有园地面积56170.70亩,占全区总面积的19.1%,在全区园地中,苹果园占比重较大。南曹的果园面积较大,面积为33291.4亩,占全区果园总面积的59%,这项指标在全市是较高的。

4、林地:全区共有林地13857.5亩,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4.7%。林地主要分布在十八里河、圃田、南曹三个农业乡(镇)。

建设用地

1、居民占地及工矿用地:居民占地及工矿用地是指城乡居民点、独立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工矿、国防、名胜古迹等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交通用地、绿化用地。2002年,全区居民点及 工矿用地为87512.6亩,占全区总面积的29.7%,其中城镇用地26956.5亩,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30.8%,农村居民点用地25202.5亩,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28.8%,独立工矿用地34145.7亩,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39%,特殊用地1207.8亩,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1.4%。

2、交通用地:交通用地指居民地以外的各种道路及道路附属设施用地,包括护路林。

管城区共有交通用地12894.6亩,占全区总面积的4.4%。在全区的交通用地中,铁路用地3493亩,占交通用地的27%,公路用地面积4257.7亩,占交通用地的33%,农村道路用地5143.9亩,占交通用地的40%。

水域用地

水域指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全区水域用地12480.6亩,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4.2%,较1993年有所提高。这与近几年圃田乡大力发展水产也是有关的。

未利用土地

管城区未利用土地为12630.5亩,占全区总面积的4.3%。

2003年土地现状

2003年9月对全区土地现状变更调查结果:耕地97789.6亩,园地面积55771.6亩,林地13731.4亩,其他农用地9521.5亩,居民及工矿用地87429亩,交通用地9902.7亩,水域用地8014.8亩,未利用土地面积12613.9亩。

地方小吃

糊辣汤

糊辣汤。如实讲,郑州街头的糊辣汤都不地道,逍遥镇类招牌只是盈利工具,人多趋之若鹜的原因,是因为可供选择的美味太少。若我开小吃店,一定不偷工减料,秘制没得学,味道是主角。口碑最重要。南阳赊店老家的粉皮牛羊肉糊辣汤和绿豆芝麻叶粉浆面条在郑州踪影杳无,乡下人实诚,还没有完全钻到钱眼里。红旗路黄河副食品城北侧的肉沫糊辣汤,稀而有肉味,配套的炸肉盒味道不错。

热干面

(1)陇海路烩面烩面北侧靠铁路局医院小店。

(2)烟厂附近北三街路中段南侧夫妻店,分量稍显不足,以前一元一大盘,现在小份1.5元,辣椒掺有芝麻,不错。

(3)新郑路陇海铁路桥南侧帆布厂家属院一家,量足味好。

烩面

(1)新郑路陇海铁路桥北侧近邻工商银行的老铁烩面和白记泡馍。5元一碗,烩面厚而筋道,放有海带、豆腐丝和油辣椒,汤肥肉块为方丁,若不食辣,要先交待别放辣椒。用餐高峰没位子,附近进行啤酒厂的工人多来此。远比附近紫荆山路上的闪记、南关街的合计正宗。

(2)城东路南端钢材仓库对面的赵记,4元一碗,放有炸千张、碎芝麻籽,配一碟糖蒜,羊肉汤基本5元一碗,小菜也不错。

(3)红旗路与东三街交叉口的聚方圆烩面。5元一碗,味道与赵记近似。

(4)城东路农药厂对面的南屋烩面。

考古研究

根据郑州商代遗址的地层叠压和打破关系以及遗物的不同特征,考古工作者将郑州商城的时代定在商 代二里岗期,同时又区分为二里岗下层一期、二期和二里岗上层一期、二期。城墙内包含的遗物最晚的是商代中期。对东城墙夯土上层内出土的木碳的碳14测定,年代为距今3235±90年,证明是比安阳殷墟还早的商代中期城址。郑州商代城址范围广,遗迹丰富,大面积宫殿遗址、手工业作坊及精美的青铜器群等,可以断定,这是商王朝成汤所居的亳都,距今3600年。

农业经济

1.农业。

商代的社会经济是在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这在考古发掘中得到了证实。当时已经使用了青铜工具,郑州商城内外均发现有铜钁,即所谓的“空心斧”,长条形而中空,双面刃,刃宽4厘米~8厘米,一端为长方形柄孔,这是当时“伐草木为田以种谷”不可缺少的伐木工具。在郑州商城南城墙外的铸铜作坊遗址里,出土了相当数量铸造青铜钁的陶范,其中既有外范也有内范,由此可以看出,这种青铜钁在当时也是进行“批量”生产的。但在商代农业生产中,青铜工具毕竟数量不多,大量使用的仍然是石、骨、蚌器。当时的挖土和松土工具主要是扁平磨光的石铲。其次是蚌铲,即用自然河蚌稍加磨制而成;也是一种骨铲,一般都用牛牙床骨剖裂后再加修治而成。它们都装有木柄,是一种铲土和除草的工具,也可能就是古文献中所谓的“耜”。这些农业生产工具在当时是比较普遍的。   收割用的农具是石镰和蚌镰,常见的形制有弯背直刃和弯背曲刃两种,使用时都要安装在木柄上。在郑州商城南角,即省木材公司院内的一座商代窖穴中,出土有19件石镰,其中较小的石镰1件,石料甚佳,表面磨光,隐约可以看出蓝灰色和白灰色斑块,弯背曲刃,长11厘米,宽3厘米,厚0.8厘米;较大型石镰18件,全用青石磨制而成,长条形,弯背直刃,刃部较锋利,长20厘米~26.5厘米,宽6厘米~6.5厘米,厚0.6厘米~0.8厘米。这是郑州商城发现石镰最多的一次。在郑州商城,还可以见到少量的石刀和蚌刀,外形呈长方形,中间还穿一孔。砍伐用的工具是石斧,这在郑州商代遗址中也常见出土。在郑州商城内外,还多次发现粮食加工工具,如石臼和石杵,用它们来加工粮食,比新石器时代使用的石磨盘、石磨棒,显然是进了一步。

商代种植的谷物,其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甲骨文中就有禾、麦、稷、稻、黍、粟、菽等。在郑州商城白家庄遗址中曾经发现稻壳,可见中原地区当时也种水稻。

在郑州商城,发现不少长方形的窖穴,有的深达8米~9米,窖壁一般较直而光滑,有对称的脚窝可供上下。这些看来就是贮藏粮食的窖穴。在当时,社会上已经存在为数众多脱离农业生产的人群,其中包括王室、贵族、奴隶主、官吏等庞大的统治集团,以及军队、侍从和各种手工业奴隶等;为了供给他们食用,当然要贮存大量的粮食。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粮食数量是比较多的。此外,在郑州商城曾出土了大量铜制和陶制的酒器,这表明当时饮酒之风很盛,酿酒也需要大量的粮食,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商代农业生产确实有了比较高度的发展。这样,更促进了农业与手工业的进一步分工,使商代创造出远远超过夏代的物质文明。

2.畜牧和渔猎。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畜牧和渔猎也有了相当的进步,在社会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在甲骨文中,除有牛、马、豕、羊、犬等字外,还有圈牛的牢字,圈豕的家字等。据统计,在甲骨文常见的850多个字中,有130多字与农业有关,占百分之十五;而与畜牧、狩猎有关的字有150多个,占百分之十七还多。这虽然反映的是商代晚期的畜牧业面貌,但可以推想,比之早一些的商代中期畜牧业情况,也相差不会很远。

在郑州商城遗址中,发掘出不少牛、马、猪、狗的遗骨,这些都是当时饲养的家畜,其中尤以牛、猪、狗为最多,仅在郑州商城东北城角内的一条探沟中,就发掘出8个殉狗坑,用狗达92只之多。

在甲骨文中,有矢、弹、网等字,是渔具、猎具的形象。甲骨文中还有车攻、犬逐、焚山、矢射、布网、陷井等有关狩猎方法的记载。在郑州商城经常可以发现铜镞、石镞、骨镞、蚌镞、石茅、陶弹丸、陶网坠、石网坠等渔猎工具,还出土过一些野生动物的骨骼,以及陶塑的猪、羊、虎、鱼、龟、鸟等艺术品,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渔猎业的情况。

手工业

.铸造青铜器的作坊和铸铜工艺。商代属于青铜器时代,是以生产和使用青铜生产工具、兵器和容器为其标志的。在郑州商城,冶铸青铜器是一种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是当时各类手工业中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在1954年发现的两处铸造青铜器作坊遗址中,南关外的一处发掘面积为1050平方米,北城墙外的一处发掘面积为275平方米。在这两处作坊遗址内,分别发掘出当时进行冶铸的操作场地——粘附有一层铜渣的硬土面。上面还有圆锥形的坑窝,很像是放置坩埚的地方。还发现有大量的坩埚残器和碎片、红烧土块、炼渣、木炭和数以千计的铸造各种青铜器的陶范。由此可以看出,其生产规模还是相当可观的。在作坊遗址范围内,还发掘出非常简陋的半地穴式住室和一些小型房基,这些可能是在作坊劳动的奴隶们居住的。

当时熔炼的坩埚有三种:一种是用粘土堆制而成的,外部敷有较厚的草拌泥,椭圆形口,坩埚内外粘有一层铜渣,有的口部还有破裂痕,大概是由于高温形成的。另一种是用泥质陶大口尊作胎改制成的。这是郑州商代遗址中常见的一种器物,其形制为大口,内收颈,凸肩,深腹,圆底,通常饰有绳纹、弦纹和附加堆纹。为了加固器壁,改制时在器壁内外涂有很厚的草拌泥,由于高温,器内壁变成青灰色,并附有一层铜渣。还有一种是有沙质红陶缸改制的,这也是郑州商城常见的一种盛器。其形制为敞口,斜直腹,平底,有的还附以矮圈足。陶胎较厚,内羼粗沙粒,器表多饰有绳纹、方格纹或云雷纹,这种用沙质厚陶缸改制的的坩埚,其耐火程度要比泥质大口尊高,所以只在外壁涂草拌泥。经过高温,缸的胎壁都烧成砖红色,内壁也粘附有一层铜渣。

在大量的陶范中,能看出器形的有钁、铲、斧、刀、凿、锥等生产工具范,约占一半左右;镞、戈等兵器范较少;而方鼎、园鼎、鬲、斝、爵、觚、尊、罍等容器范也占相当数量。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处铸造青铜器的作坊遗址,除了出土相同种类的陶范外,在南关外还发现由数量较多的镞范和钁范,而北城墙外今河南饭店一带出土的刀范和戈范较多。看来它们的产品还有些不同,在郑州商城铸铜手工业作坊之间,可能已有了一定的分工。

这种陶范是一种“硬范”,商代用硬范来铸造青铜器,是一种先进的技术,远远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采用范铸法,第一步先制模,模是用泥仿制成要铸造的器物,并刻划上纹饰。第二步是外范,用一定厚度的泥块附贴在模的表面,用压力印出模的形状和饰纹,待泥块半干时,选择适当的部位,用刀切开,在切开的泥块之间附有三角形的榫眼,使合范时各个范块能扣合紧密,然后晾干、烘烤、修饰内壁花纹,这样就翻制成外范。第三步是制作内范,用泥先作成器物外形,然后依照想要铸造器物的厚度刮去一层,在经过烘烤,这就制成了内范。通过预制在内、外范上的榫卯或支钉、定位鞘,使其在合范时不会发生移动或错位。在范面上涂一层涂料后,就可合范。最后在外面用泥加固,并留出浇口和冒口,在经过烘烤,就可用坩埚里的铜液进行浇铸。

在郑州商城内外的二里岗、杨庄、白家庄、东里路、铭功路、人民公园和南关熊耳河等许多地方,出土了一大批商代中期青铜器。除生产工具和兵器外,还有很多青铜容器,其中有圆形饕餮纹和夔纹鼎,夔纹扁足小圆鼎,饕餮纹、乳钉纹大方鼎,夔纹或人字形纹鬲,饕餮纹或乳钉纹铜斝,弦纹或饕餮纹铜爵,弦纹或饕餮纹铜盉,龟形纹或羊首纹铜罍,牛首纹铜尊,素面或夔纹铜盘,饕餮纹、联珠纹铜觚等,这些为研究我国商代青铜器铸造工艺和独特的装饰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郑州商城的奴隶们已经掌握了复杂的青铜铸造工艺,知道用金属原料的多种配合方法冶炼青铜。由于含锑量差别较大,可以推断是选用了不同地区的矿石。当时能铸造出大型的重器和精美的中、小型铜器,它们上承河南西部偃师二里头商代早期的青铜器,下启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青铜器,,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考古发掘证明,我国青铜器源远流长,是在自己的国土上独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2.烧造陶器的作坊和制陶工艺。在郑州商城,烧制陶器是一个很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1955年在郑州商城西角发现烧造陶器作坊遗址,大约有1400平方米,发掘出14座排列有序的陶窑和10多座小型房基。陶窑大多数为圆形,个别为椭圆形。窑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是窑室,下边是火膛和火门,中间以带圆孔窑箅相隔,箅下有长方形土柱支撑。窑箅上放置陶坯,箅下可以烧火。因经高温火烧,窑壁内侧已变成砖灰色,向外逐渐呈红色。在窑壁和房基附近出土有一批陶垫子和陶印模等用于制造陶器的工具。在出土的大量的陶片中,品种单一,多为泥制陶盆和陶甑,而夹砂陶器类的鬲、缸、甗等却绝少发现。由此看出,这处制陶作坊是专门烧造盆、甑等泥质陶器的,表明在郑州商城手工业不但早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而且在同一种手工业内部,如制陶业,也已经有了固定的分工。作坊主生产如此大量的盆和甑决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为了进行产品交换。

郑州商城出土最多的遗物就是陶器,它们不仅是考古断代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在当时无论平民或贵族,都普遍使用陶器。从陶质上看,有泥质的和夹砂的;从陶色上看,有灰陶、红陶、黑陶和白陶;从制法上看,有轮制的、模制的、轮模合制的和手制的;从器形上看,由平底器、圆底器、三足器、圈足器和器盖等;从用途上看,有炊器、饮器、盛器、生产工具、雕塑艺术品和乐器等;从类别名称上分,陶容器有鬲、鼎甑、罐、斝、爵、觚、杯、豆、盆、壶、大口尊、小口尊、 盉、罍、澄滤器、瓮、钵、缸、器盖等二十多种;生产工具有纺轮、网坠、弹丸、垫子、印模等;雕塑艺术品和乐器有陶虎、陶猪、陶羊、陶龟、陶鱼、陶鸟和陶埙等;从饰纹上看则有绳纹、弦纹、篮纹、方格纹、圆圈纹、附加堆纹、人字形纹和仿铜器的云雷纹、饕餮纹、乳钉纹等十几类,十分丰富多彩。

能够代表郑州商城陶瓷工艺最高水平的是原始陶器。它们用高岭土制成,火候高,质地硬,吸水性弱,敲起来近似金属声。器形多为尊,也有少量的罍和罐。胎为灰白色或黄白色,个别为灰绿色和浅褐色;多施青绿釉,少数为褐色釉或黄绿色釉。经化验证明,郑州原始陶瓷器的瓷胎与一般瓷器胎骨相似,原始瓷釉与一般所谓豆青色釉所含化学成份相近。由此可见,郑州商城的原始瓷器已经接近一般的瓷器,这样,就把中国发明瓷器的历史提早到3600多年前,中国被全世界誉为“瓷的祖国”当之无愧。

3.磨制骨器的作坊和制骨工艺。1954年在郑州商城北角发现磨制骨器的手工作坊遗址,虽然发掘面积不大,但出土遗物却非常丰富。在一座商代长方竖井形窖穴中,就出土了上千件骨器的成品、半成品,以及带有锯痕的骨料和废料,还有一批磨制骨器用的砺石和加工骨器的小型铜刀。骨器的成品大多是骨簪和骨镞,也有很少的骨锥和骨针。由此可见这是一个以生产骨簪和骨镞为主的手工作坊。1974年在郑州商城东北部(即今东里路1号院内)的一条商代壕沟内,发现有三堆总数近百人的头盖骨,以及很少量的牛骨和猪骨,但没有发现人的肢骨和肋骨。不少头骨上有明显的锯痕,一般都是在眉骨和耳部上端横截锯开,经鉴定多是青壮年男性。文献中,在古代,中国和外国都有用人头制作器物的记载,这些带锯痕的人头骨应是郑州商城制作人头碗手工作坊的一个废料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