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吻前口蝠鲼

双吻前口蝠鲼

脊索动物门
燕魟目
别称 鬼蝠、巨蝠鲼、飞鲂仔、鹰鲂
英文名 Giantoceanicmantaray
中文学名 双吻前口蝠鲼
软骨鱼纲
前口蝠鲼属
目录导航

外形特征

双吻前口蝠鲼双吻前口蝠鲼(7)

双吻前口蝠鲼体扁平,体盘宽,舌状鳍突出于眼前,能自由摇动,并可从下向外转卷成管状。眼球大,齿细小,粒状。鳃裂很宽,鱼体背面浅灰黑色,腹面淡白色。尾细而短,无棘刺。翼展超过7米,体重达2吨。

生活习性

独自活动时不局限于固定领域,用灵活的胸鳍在大洋中遨游,交配季最为活跃。有记录显示,它们跃出海面7英尺再回击入水,借此摆脱庞大躯体上的死皮和附着寄生物。

会定期造访“清理站”,在那里,小濑鱼会帮助它们清理身上的寄生虫和死皮。双吻前口蝠鲼与鮣鱼合作,形成了另一种共生互作关系,鮣鱼附着在蝠鲼的身体上,以寄生虫和浮游生物为食。

除过硬化皮肤,双吻前口蝠鲼并没有其它防范天敌的措施,巨大的身体使其免遭多数猎食者的袭击,而大型鲨鱼是已知为数不多的攻击者之一。

种群动态

繁殖率低,具体种群数量未知。易受过度捕捞影响。

繁育状况

5岁左右性成熟,雄性成熟有4米长,雌性成熟5米长,交配期大致在10月初至次年4月。交配时大量聚集成群,一般在水温26~29度,水下10~20米的岩礁周围进行交配。雌性妊娠期13个月,随后繁殖1~2头幼崽。初生蝠鲼体长1.1~1.4米,被父母的巨大胸鳍包裹环护,但很快能自主游动。双吻前口蝠鲼寿命在40岁以上。[4]

地理分布

双吻前口蝠鲼地理分布双吻前口蝠鲼地理分布双吻前口蝠鲼分布在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水域,大致在南北纬35°线附近。

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海域):澳大利亚、伯利兹、百慕大群岛、巴西、开曼群岛、圣诞岛、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库拉索岛、吉布提、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埃及、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亚、牙买加、日本、肯尼亚、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墨西哥、莫桑比克、缅甸、荷属安的列斯、新西兰、尼加拉瓜、尼日利亚、北马里亚纳群岛、巴拿马、秘鲁、菲律宾、葡萄牙、塞内加尔、塞舌尔群岛、南非、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中国台湾、坦桑尼亚、泰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国、乌拉圭、委内瑞拉。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物种(VU)。[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