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家介绍,蝠鲼在海洋中已有1亿年历史,为原始鱼类的代表,虽然它们都是大家伙,但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经常在珊瑚礁附近巡游觅食且性情温和。虽然,它们没有攻击性,但是在受到惊扰的时候,它的力量足以击毁小船。蝠鲼看上去令人生畏,其实它是很温和的,仅以甲壳动物或成群的小鱼小虾为食。在它的头上长着两只肉足,是它的头鳍,头鳍翻着向前突出,可以自由转动,蝠鲼就是用这对头鳍来驱赶食物,并把食物拨入口内吞食。由于它的肌力大,所以连最凶猛的鲨鱼也不敢袭击它。蝠鲼喜欢成群游泳,有时潜栖海底,有时雌雄成双成对升至海面。在繁殖季节,蝠鲼有时用双鳍拍击水面,跃起在空中翻筋斗,能跃出水面,在离水一人多高的上空“滑翔”,落水时,声响犹如打炮,波及数里,非常壮观。至于,蝠鲼为什么要跳出水面?至今仍是一个谜。蝠鲼在南海整年可见到,每年6月-7月洄游至福建、浙江沿海,于8月-9月去黄海。10月-11月返浙江沿海,12月至翌年2月-3月沿原来路线洄游南返。肉可食、肝可制油,内脏和骨骼可制鱼粉。[3]
编号: | 5298 |
拉丁目名: | MYLIOBATIFORMES |
中文目名: | 鲼形目 |
拉丁亚目: | Mobulidae |
中文亚目: | 蝠鲼亚目 |
中文科名: | 蝠鲼科 |
拉丁科名: | Mobulidae |
中文属名: | 蝠鲼属 |
拉丁属名: | Mobula |
拉丁种名: | diabolua |
定名人: | (Shaw) |
年代: | 1804 |
中文名: | 无刺蝠鲼 |
ogenus: | Raja |
原始文献: | General. Zool., vol. 5, p. 291 |
模式产地: | Vizagapatam |
国内分布: | 南海 |
国外分布: | 印度尼西亚 |
资料来源: | 中国软骨鱼类志:204-205. |
编号: | 5298 |
拉丁目名: | MYLIOBATIFORMES |
中文目名: | 鲼形目 |
拉丁亚目: | Mobulidae |
中文亚目: | 蝠鲼亚目 |
中文科名: | 蝠鲼科 |
拉丁科名: | Mobulidae |
中文属名: | 蝠鲼属 |
拉丁属名: | Mobula |
拉丁种名: | diabolua |
定名人: | (Shaw) |
年代: | 1804 |
中文名: | 无刺蝠鲼 |
ogenus: | Raja |
原始文献: | General. Zool., vol. 5, p. 291 |
模式产地: | Vizagapatam |
国内分布: | 南海 |
国外分布: | 印度尼西亚 |
资料来源: | 中国软骨鱼类志:204-205. |
1.3.2.1——生境退化或丧失(人为所致)-获取资源-渔业-维持生计
1.3.2.3——生境退化或丧失(人为所致)-获取资源-渔业-规模渔业
3.1.1——采捕-食物-维持生计或本地贸易
4.1.1.1——意外致死-误捕-与渔业有关-钩捕
9.1——内在因素-扩散能力有限
9.2——内在因素-补充、繁殖或增殖力弱
9.3——内在因素-幼体死亡率高
9.5——内在因素-种群密度低
9.7——内在因素-生长缓慢
9.9——内在因素-分布区狭窄
已有:
1.2.1.2 政策性保护行动-立法-规划-国家层次
1.2.2 政策性保护行动-立法-实施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目:鲼目 (Myliobatiformes)
科:蝠鲼科(Mobulidae)
属:蝠鲼属 (Mobula)
英文:Mobula diabolus(shaw)
中文:角燕
特 点: 体长1300mm,体盘阔1560mm。体盘宽约体盘之2.4倍。
Mlbula diabolus Whitley, 1936
Mobula eregoodoo-tenkee Garman, 1913
Raja diabolus shaw, 1804
Dicerobatis eregoodoo Day, 1878
Cephaloptera kuhlii Muller et Henle, 1841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等级:
濒危 EN A2d; C2b
本种现存数量少,常被捕捉,加上栖息环境恶化,资源破坏,致使其数量下降;根据估计,本种过去10年逐年减少,种群数至少减少50%,其减少原因可能还未终止,且将继续下去
浙江沿海 海南沿海 福建沿海
中国种群占全球比例 中国为次要分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