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一个大房子,一个男人,应该是个老男孩儿,想碰到一个梦中情人,于是开始了下边的奇遇......他遇到了一个东北人,是艳遇吗?你看了才知道。当奇遇还没结束时,你会发现人生原来是一出戏,好玩的戏,但戏的结局还是会归于真实,所有的情节就像一盆香喷喷的酸菜那么诱人,来尝一口翠花上的酸菜吧。悬念和爆笑迭出的剧情会让你有全新的话剧欣赏体验。
时间:2001-2002年
地点:青年艺术剧院小剧场
出品人:王永德;导演:田有良;艺术总监:张广天;策划:乔瑜岩;改编:石展;制作人:刘艳、王禹;执行导演:王玉宁;演出单位:中央戏剧学院。
主演:邓超、乔瑜岩、石展、苏子龙、王玉宁、阎庆元、郭鹏、吴迪、付羽鸽、王蔚、秦越
友情加盟:扬婷;舞台监督:吴迪;美术设计:孙大庆;灯光设计:王滨利、宋晓强;灯光助理:李楠,阚雯;服装:陈向群;化妆:金子;音乐:吕结;音响效果:郭鹏。
话剧介绍:新年出击,新面孔,新精神,新感觉,新人类!全新实力打造的新派话剧隆重登场。本剧节奏快,充满热情活力,悬念和爆笑迭出,适合新年一品。故事用最现代人和IT人的视角去看中国这些年来城市的变化和文化。就像一盆酸菜那么有滋有味的让你品,东北人、外地人以幽默的口吻去诠释房子、美女、金钱、明星、成功,描绘来自不同城市的人飘在北京的生活。主题曲使用了网络流行的雪村的音乐评书《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歌曲与话剧相应成趣,让你在新年里得到一份特别的喜悦。导演田有良的导演力图完全释放演员本身的特点和特长,融合角色后自然放松,同时很具有亲和力:情节的发展随意自然,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之下:音乐和灯光的运用非常巧妙,酷劲儿十足,因此能让演员和观众的交流达到完全的自然状态。参与演出的演员由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8本科班学生和话剧舞台上年轻的明星组成。该剧年初在中戏黑匣子剧场上演时引起了全场的轰动,为此所有的演职人员经过了一年的努力和艰难历程终于把该剧推出来进行公演,希望能在2001到2002年的交替之际给话剧舞台送上一份温馨的礼物。
旧闻一
导演田有良话剧《翠花,上酸菜》因和英达导演的情景喜剧《网虫日记》的第一集《第一次亲密接触》有雷同之处,该剧编剧准备要和《翠花,上酸菜》打官司。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翠花,上酸菜》的导演、中戏教师田有良。据他介绍,《翠花,上酸菜》的内容确实和《第一次亲密接触》有雷同之处,但这绝不是有意抄袭。当初,在《网虫日记》剧组的两个中戏学生,也就是田有良所带的那个班的学生,因为拍摄《网虫日记》而没有赶上中戏临近毕业时的大戏,于是他们便把《第一次亲密接触》这出戏当做功课交上去了。没想到反响还挺好,于是便有了《翠花,上酸菜》后来的火爆。
田有良说,“这里面确实牵扯到版权的问题。可能双方有一些误会吧,在沟通上有些问题,才产生了今天的分歧。但我希望该给多少版税就给多少,按法律的规定来处理好这件事。”他介绍说,《翠花,上酸菜》的说明书上明确标明了这出戏改编自《网虫日记》。这是对原作的尊重。在北京儿艺演出时,也曾给过编剧版税。后来这出戏变成纯粹的商演,找了个公司来运作演出的事情。公司按法律规定,把应给编剧的版税留了出来,但可能是双方在沟通上出了点问题,所以钱就一直放在那里。田有良最后表示,希望双方能妥善地解决这件事,也不希望双方的感情因此而受到伤害。(2002年3月21日,记者白俊峰)
旧闻二
原作者之一:俞白眉继雪村向话剧《翠花,上酸菜》发出“追讨讼”,索赔48万元之后,《网虫日记》的两名作者也以侵权为由,提出索赔32万元。这两个案子已合并成一案,并将于7月上旬在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开庭,这意味着被告方中央戏剧学院将面临着共计高达80万元的索赔。
原告、作者之一俞白眉向记者介绍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据他说,《网虫日记》原本是他与同伴米克共同创作的一部电视剧剧本,中戏学生曾参与过该剧的演出,后来中戏的学生因为要排年度大戏,于是改编了一下拿到学校里作汇报演出,没想到竟然引起了轰动。
俞白眉表示,话剧《翠花,上酸菜》取材于他享有著作权的《网虫日记》的第一集和最后一集,在商演时又没有和他们打过招呼,更没有付任何报酬,所以他只能以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据了解,《翠花,上酸菜》共计商演16场,80万元的索赔平均下来正好是每场5万元。(2002年6月30日《每日新报》)
邓超自言--
主演邓超《翠花》不是我的第一部舞台剧,在此之前,我还演过《底片》《足球俱乐部》和《切·格瓦拉》等等。第一次演《翠花》特别巧合,它原来是俞白眉和小米为一个情景喜剧写的几集故事。后来我们班有个叫王玉宁的同学,正赶上毕业排独幕剧时做不出段子,所以就把这个剧本拿过来,大家花了三天时间,排了出来。没想到汇报的效果在整个中戏特别好,后来就有人拿出去商演了。
通过这部戏,认识了很多这么多年的好朋友,像俞白眉和小米,他们都是一群真正热爱舞台的人,后来大家都分别去搞影视了,也开始做影视编剧,然后机缘巧合,这次又再度回来。舞台对于一个演员意义非凡,有些瞬间很难用言语来形容。那些和观众之间的互动,那些交流,我觉得是直给、直面的,而影视剧还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我最早的影迷应该是从《翠花》开始的,有看了6遍、8遍的观众,他们就是觉得开心。后来我的同学们也都一直在演这个剧,可能跟演出商有一些关系吧,还是希望他们能够更良性地去做。比较开心的是,从八年前的一个学生作业开始,这个演出市场活了,好像每年都有这种贺岁话剧出现。这是很刺激的,话剧跟我们的电影工业一样,百花齐放,类型化也更多了。(2010年3月)
翠花上酸菜海报(3)翠花上酸菜剧照(16)2001年岁末,一群中戏表演班的大学生的毕业大戏《翠花,上酸菜》横空出世,邓超作为主演一人分饰生旦两角,这个没有大手笔制作、没有大明星撑台、没有规划炒作的小制作话剧,此后数年竟成为一个商业话剧的标杆,不仅在当时北京话剧舞台掀起了“恶搞”的第一波浪潮,更催生出五六个“翠花”系列作品(包括 “翠花”系列“麻花”系列“韭菜花” 系列)。尽管只是一台毕业公演,但《翠花》在问世之后的市场影响可谓“石破天惊”,火爆一时,风头无两,第一轮商演便破百万票房,此后加演近二百场,轰动全国,之后八年,持续不断加演,票房更是超过很多电影的全国总票房。该剧也因此被公认为北京商业喜剧的“鼻祖”,更有“中国第一笑剧”的称号。事实上,当年《翠花》的灵魂人物邓超在剧中惊人的喜剧天赋让很多人赞叹。据说,当年导演英达就曾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邓超的才华发出惊叹,曾在会议上很郑重地号召大家:“向邓超学习!这以后是会在喜剧上开宗立派的人!”这部话剧超越了毕业大戏的范畴,不仅成为中国爆笑喜剧的开山鼻祖,也引发了话剧市场如何发展的深层面话题,“翠花,上酸菜!”更成为经典的流行语,可谓中国话剧界的传奇。 2009年岁末,千呼万唤中这场经典话剧重返舞台。这部经久不衰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仅被公认为商业喜剧的鼻祖,也催生了话剧的商业化发展,推动从2001年至今商业话剧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老戏剧专家给予过“一个小话剧改变了整个大话剧市场”的评价。睽违舞台演出多年的邓超亦参与部份场次演出,再度一人分饰生旦两角,与部分“老翠花”人再度集结,再续“翠花”情缘,掀起京城话剧热潮,并创造话剧票房奇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