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民

吴卫民

中文名 吴卫民
出生地 昆明
民族 汉族
目录导航

人物履历

曾任云南艺术学院院长。

1982年2月后在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任教;

1986年7月攻读完云南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助教进修班”研究生课程;

1987年8月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师从田本相先生攻读“中外戏剧历史与理论”,于1990年6月毕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2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师从余秋雨、孙惠柱先生攻读“戏剧文化学”博士学位。[1]

1993年6月调入云南艺术学院,历任中共戏剧系总支委员会副书记兼行政副主任,副教授,系主任,院长助理兼科研处处长、民族艺术研究所所长、任云南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云南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学科“戏剧戏曲学”带头人。为国内戏剧界有影响的学者。任“第五届金鸡百花奖评选活动”专家评委;

1995、1999年担任“云南省招标剧本评委”;

1996、2000担任“云南省新剧目展演”评委会评委。

1998年3月公派留学美国,研究“中、美现代戏剧交流”,1999年3月回国。2000年被云南省政府授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00年3月——2000年7月在复旦大学挂职锻炼,任复旦大学校长助理。

2016年3月--2021年1月任云南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正厅级)。[2]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30日,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任命:吴卫民为云南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3]

2021年1月24日,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免去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职务。[4]

社会兼职

云南省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

云南省教育厅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云南省破格晋升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评论专家小组成员

云南省文化厅文学艺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中国话剧历史及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话剧文学研究会会员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

《中国话剧研究》(北京)副主编

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

研究方向

主要学术成绩体现在小剧场戏剧研究、当代戏剧研究、曹禺研究、田汉研究、中国话剧史研究四个方面。

艺术成就

作为国内戏剧界有影响的学者应邀参加“`93中国小剧场戏剧展暨国际研讨会”、“`95全国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研讨会”“`96中国大陆、港、澳、台戏剧交流暨学术研讨会”  2000和2002年在台湾、澳门举办的第三、第四届华文戏剧节,应邀担任了大会学术代表发言的讲评人与戏剧节期间现对观众的演出剧目现场评论人,显示了较高的学术地位与学术水准。[1]

主要学术成绩体现在小剧场戏剧研究、当代戏剧研究、曹禺研究、田汉研究、中国话剧史研究四个方面。发表《中国小剧场戏剧的两次浪潮》、《应具备小剧场意识》、《小剧场的空间意识与南京小剧场戏剧节》、《中国小剧场运动的第二次浪潮》、《艰难的起飞》、《小剧场运动与中国话剧》、《两次盛典、几点异同》等论文。在中外戏剧比较研究的方法与视野里,提出19世纪末世界小剧场运动与中国新时期小剧场戏剧的区别、概念界定;对小剧场戏剧进行了从文学到演出形态、观演关系与空间特征的一系列美学框定;提出了中国话剧“舶来”于小剧场运动影响的冲击波,小剧场运动推出的自然主义——现实主义戏剧是中国话剧创造与诞生的基础摹本的新观点,廓清与纠正了中国话剧史研究溯源的含混与误解。

从戏剧本体、戏剧独特的美学魅力、戏剧的生产与观众学意义、戏剧的文化经济生态环境、当代中外戏剧舞台的“先锋”辨析等角度发表了系列文章《论新时期戏剧观念的变化》、《在“戏剧危机”背后》、《“戏剧观”种种及其他》、《戏剧危机与文化尴尬》、《历史遗症·文化选择与戏剧困顿》、《戏剧危机的三种尴尬》、《生存与发展,一个困扰戏剧的主题》、《困窘与生机——中国当代戏剧的两面性》、《自救?沉沦?闯入商业网点的戏剧》、《“先锋戏剧”——当代先锋戏剧中国戏剧舞台无法省略的景观》、《论当代中国“先锋戏剧”的特征》、《论当代“先锋戏剧”的意义》、《论当代“先锋戏剧”的负面值》、《离婚进行曲——当代中国电影与戏剧模式》等,提出了整体戏剧、造就观众与瓜分观众、中国当代戏剧的两面性、生存发展一条龙模式、电影与戏剧难分难舍的“故事叙事模式”等有影响的观点。关于当代“先锋戏剧”的系列文章,是中国首次全面、系统地正面论述对戏剧主流话语构成极大冲击的“先锋戏剧”的论文。《剧作家》1997年第3期“卷首语”提示道:“《当代中国先锋戏剧的负面值》提出并回答了当代戏剧的一个学术问题和导向问题。

对曹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总结,尤其对新时期曹禺研究的突破、成果与失误、偏颇作了深入的研究思考。这反映在《曹禺研究,一个残缺的世界》、《在中国话剧氛围浸润下的曹禺剧作》、《论近年曹禺的得失》等论文中。刊发《在中国话剧氛围浸润下的曹禺剧作》在《郭沫若的早期历史剧》、《文明戏,时代情绪的宁馨儿与殉葬品》、《新中国戏剧、影、视艺术发展的相互关系纵横谈》、《小剧场运动与中国话剧》等论文中,对中国话剧的起源、流变、文明戏兴衰的社会历史原因、郭沫若的史剧创作与中国历史剧观、新中国戏剧、影、视艺术发展的相互关系史线索提出了新的见解或做了拓荒性的梳理。尤其是,把中国话剧史的研究放到世界戏剧文化格局中去进行梳理与比较,在世界戏剧文化的影响与交流的动态中去准确定位,在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当代主题下、在同时又要保持民族的自身特色与繁荣的立足点上,具有观实现意义与价值。

以吴戈为笔名发表论著与文学作品,陆续出版了专著《田汉评传》、《云南现代话剧运动史论稿》、《戏剧本质新论》、《当代戏剧诸象》、《剧坛沉思录》,有140余篇学术论文与评论发表,有诗、散文、剧本、小说与报告文学等体裁五十余种发表、排演、播出。参与独立承担“新中国文学发展史”之“新中国戏剧、电影、电视发展史述”、“中国现代戏剧比较史”之“小剧场戏剧运动与中国话剧”、“云南现代话剧运动发展史”、“中、美现代戏剧交流史研究”等四项省(部)级以上重点研究项目。

先后有18篇文章被权威刊物——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戏剧研究》、《戏剧、戏曲研究》、《舞台艺术》和《中国电视艺术研究》全文复印转载。有20余篇论文、评论被《中国戏剧年鉴》、《新华文摘》、《文艺理论与批评》、《文摘报刊》、《文摘周刊》、《戏剧艺术》、《戏剧、戏曲研究》摘要介绍、索引编目或被学者引用。[1]

获奖情况

文学评论《解<鸟语>》1991年获《台港文学选刊》“文学评论”一等奖;

《小剧场戏剧与中国话剧》作为国家教委“七·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现代戏剧比较史》的“子课题”获中国艺术研究院1992年研究成果二等奖;

《论当代中国舞台的先锋戏剧》获`96中国大陆、港、澳、台戏剧展演暨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缘分》1995年、1997年两次获中国剧协·国家公安部编剧一等奖;

1995年、1997年小剧场戏剧研究、曹禺研究成果获云南省教委第四届、第五届高校学术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1998年《论记录片制作人的主体性》获首届“南方杯”电视论文三等奖;

《戏剧本质新论》2002年获中国戏剧历史与理论研究优秀论著一等奖;

《中国小剧场戏剧的历史演进》2002年获中国文联第二届优秀文艺评论二等奖;

2003年1月《2000年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沉思录》获第二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作品奖。[1]

印象采撷

业内专家及媒体印象采撷:

——“童道明和吴戈论小剧场的文章,它们结合我国第一届南京小剧场戏剧节的实际,对小剧场艺术的美学特性和我国当前小剧场戏剧的成就及不足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中国话剧研究》第二期

——“《当代中国先锋戏剧的负面值》(吴戈著)提出并回答了当代戏剧的一个学术问题和导向问题,发人深思。”

《剧作家》1997年第3期“卷首语”

——“吴戈著的先锋戏剧的系列论文对客观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剧坛纷繁的戏剧现象有指导意义。”

—— “《离婚进行曲——当代中国电视与戏剧模式》(吴戈著)对当代中国电影发展走向从‘离婚’到‘复归’的界定,最具辩证唯物主义的说服力,对促进当代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这不难看出吴戈对当代中国戏剧及其姐妹艺术——电影发展动态的极大关注和深入思考,以及较高的艺术水平,其理论观点作为一定之说,可在学术界、理论界引起一定的反响”。

戏剧学专家田洪英教授:

1、“曹禺研究在我国戏剧界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但从本文角度来探讨曹禺剧作的,实不多见。”

2、吴戈作品《在中国话剧氛围浸润下的曹禺剧作》编者按

3、“吴戈著的先锋戏剧的系列论文对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戏剧的发展走向,无疑是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

戏剧学专家程兴然教授:

“《云南现代话剧运动史论稿》开启了修冶地方话剧史的先声”、“完成了一部真实而全面的云南话剧运动史”,“填补了中国现代戏剧史研究领域里的一顶空白。”

话剧史家田本相:

1、“我们念盼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令人感奋无已!”,“吴先生研究态度严谨认真,作风细致深入,一丝不苟。在分阶段撰写云南话剧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和事,都要按真有其事、实有其人的要求详细核实记录,因而条理有序,人事交织,把发展过程输理得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云南现代话剧运动史论稿》的诞生,是吴先生对云南文化的一大贡献,它不仅填补了中国话剧史(研究)的空白,也为云南话剧记录下一部珍贵的光荣历史。”[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