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城一名之“临”字,作为古邑之名,起源于春秋之际,《左转·哀公四年》:“赵稷奔临”即此,即《赵州志》所谓“春秋晋临邑”。而自汉至唐初,今临城县为房子县属地,至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始于此改置临城县,据|《元和郡县志》记载:”以县西南十里,有临城因改名焉“,《读史方舆纪要》也记载:”县有古临城,即春秋时晋之临邑,唐因以县名。“
临城县卫星图临城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在此聚居,迄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
西周时属邢国。春秋时,县境为晋地,筑有临邑城。《左传·哀公四年》中“赵稷奔临”即此。
战国初,北部属中山国房子辖域,南部为赵国属地。
秦朝(前221)设郡县制,今县境部分属钜鹿郡。
西汉置房子县(县治在高邑),并析钜鹿郡北分置恒山郡,辖房子县;
东汉建武十七年,县随郡并入中山国,二十年,析置常山郡(恒山郡),仍辖房子县。
三国魏太和六年封赵国,房子为赵国都。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房子县更名为临城县,并将县治迁址,属赵州,然后已有1200年。
至德二年(757年),朱全忠晋封魏王,临城县因避朱全忠父亲名讳,复名房子县。
五代后唐时,房子县又更名临城县,仍属赵州。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隆平县降为隆平镇并入临城县。宣和元年,赵州升为庆源府,仍辖临城。
金、元、明、清时期,临城县均属赵州。
民国2年,临城县属直隶省冀南大名道。
1928年,南京政府撤道,临城县划归河北省。
1937年,临城沦陷,伪华北委员会设立顺德道,辖临城县。
与此同时,中共建立敌后根据地,临城县属太行第一专区(先驻临城,后移驻邢台县)。
1949年,成立新中国,太行一专区与冀南四专区合并为邢台专区。
1959年撤销邢台专区,内邱县划属邯郸专区,同年,撤销临城、隆尧、柏乡三县,并入内邱县。
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邢台地区,仍辖临城。
1993年,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临城为市辖县。
临城县共辖8个乡镇:石城乡、黑城乡、鸭鸽营乡、赵庄乡、临城镇、东镇镇、西竖镇、郝庄镇、城关镇。
县政府驻:临城镇
贾志强:代理县长[3]
全县森林覆盖率30.5%,在县城西部的蝎子沟一带,原始次生林面积达50平方公里,常年青翠欲滴,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秋日满山红叶,胜似香山,美不胜收。县委、政府全力打造华北最大的薄皮核桃种植基地,计划栽培10万亩,已栽种3万亩,被命名为“全国薄皮核桃龙头县”。茂密连绵的绿色,为各种野生动物和鸟类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和栖息之地,已发现有野猪、野鹿、野狼、野獾等二十多种动物和白鹭、苍鹭、隼、鹰等140多种鸟类。
全县矿山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优势矿产明显,已初步探明有煤、铁、铜、石膏、石灰岩、石英石、花岗岩、大理石、板岩、耐火土等矿山资源27种。其中煤为3亿吨、花岗岩为1亿立方米、石灰岩为9.7亿吨、板岩为3.2亿立方米、石英石为1.1亿吨。共有煤矿28个、铁选矿69个。以水泥、板岩为主的建材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有全国最大的板岩集散基地,在花岗岩开采与加工方面,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农作物种类较多。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红薯、豆类等,其中小麦面积最大。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为主,瓜菜在经济作物中也占重要地位。在地区分布上:东部平原粮棉油两熟种植区,主产小麦、玉米、棉花;中部丘陵粮棉油半干旱双熟区,是油料生产的集中产区;西部山区是半湿润杂粮小麦区。
林木品种主要有桃、柳、榆、槐、椿、枣、杜、桑、松、柏等。西部山区多杨、椿、柞树,县中部丘陵一带多为杨柳,东部多枣树,村落周围,各类树种均有零星种植。建国后,林木品种不断增加和更新。1956年,引进刺槐、油松,1958年引进加拿大杨,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栽培。1964年引进北京杨、毛白杨、箭杆杨、新疆杨、泡桐等,在西部山区的石家栏、郝庄、石城、西竖等地试种。1976年又从北京郊区引进沙兰杨、波兰杨、小美旱杨、山海关杨等83个品种,在县林场、桑场以及各乡村苗园场试种观察。经数年栽培,初步鉴定,沙兰杨、波兰杨、法桐因发芽晚适宜清明节前后载植,毛白杨、泡桐、椿树在境内任何环境里都能生长。1986年至1994年先后引进苹果、板栗、柿子、葡萄、桃、李子、核桃等优良品种,并已逐步形成规模。
畜禽资源丰富,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鸡、鸭、鹅、兔等10大种类,30多个品种,本地品种有黑山羊、小尾寒羊、山地牛、太行驴、本地猪、柴鸡、白兔等。引入品种主要有南阳牛、冀南牛、蒙古牛、蒙古马、伊犁马、俄罗斯马、渤海驴、关中驴、内江猪、长白猪、巴杂猪、约杂猪、来航鸡、芦花杂鸡、红育鸡、青紫兰兔、塞北兔、比利时兔、黑优兔、大耳白等。
临城县内自然繁殖的鱼类有草鱼、青鱼、马口鱼、荷元鲤、镜鲤、红鲤、野鲤、鲫鱼、东北鲫、鲂鱼、鲦鱼、鲢鱼、鳙鱼、麦穗鱼、棒花鱼、泥鳅、鲶鱼、黄&鱼、虾虎鱼、罗非鱼、乌鳢、黄鳝鱼等,另外还有一些河虾、河蟹、鳖类和贝类。其中乌鳢和黄鳝是1963年特大洪水时从子牙河逆水而上到县内定居的,分布在临城水库坝下的汦河流域和小槐河流域。主要的养殖增殖鱼类是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
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从东部切境而过,距县城10公里;京广客运专线(高铁)从县城东部经过。境内有镇内、鸭鸽营、冯村三个火车站。省级公路南郝线横穿东西,平涉线纵贯南北,形成了铁路、公路运输互补,连接全国各地的运输网络。全县公路里程达54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水泥)路。
临城县现有220KV变电站1座,主变总容量36万KVA;110kv变电站2座,主变总容量12.15万KVA;35kv变电站8座,主变总容量7.19万KVA,年供电能力达7.5亿kwh。变电站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电网覆盖全县,电力供应充足。项目用电由县电力部门负责供电到厂,电价按河北南网电价执行,普通工业用电价格为0.6398元/kwh,大工业用电价格为:电度电价0.4778元/kwh加基本电价18元/kvA;农业用电价格为0.378元/kwh,照明用电价格为0.49元/kwh。
全县邮电业务总量为2500多万元,固定电话用户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万户,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光纤数字化。磁卡电话、IC电话、无线、移动通讯、互联网等通讯功能齐全。移动、联通机站60多个,覆盖面达95%以上。广播电视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电视覆盖率已达100%。
餐饮、住宿等服务业遍布全县八个乡镇,从事餐饮业120家,住宿业56家,大型超市、购物中心8家。餐饮、住宿业年接待能力50万人。
太行山的俊逸,泜河水的清澈,孕育和锻造出临城人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5000年前就有了记载。商周时期,这里曾为名城古郡,春秋时属晋地,西汉时为房子县地,唐朝天宝元年更名为临城,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邢台市有两处“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临城:一是宋代普利寺塔,是宋徽宗指派当时国内著名的能工巧匠所筑,是国内不仅有几处遗存且保留完好的砖结构古塔之一;二是唐代邢窑遗址,“类银类雪”的“邢白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珍品”。
号称北方第一洞的“崆山白云洞”,是国家4A级著名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崆山”的由来,据传是因为当有山风袭来时,整个山体会发出阵阵的轰鸣声,所以当地百姓称此山为“空山”,此洞被专家誉为“地下溶岩博物馆”。如今,以崆山白云洞为龙头,集洞、山、水、原始次生林及人文景观为一体,方圆250平方公里的旅游带初具规模。崆山白云洞、天台山、岐山湖、蝎子沟原始次生林等于2005年已被国土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天台山景区总面积20多平方公里,探险观奇,一步一景;岐山湖景区以休闲度假、水上游乐、餐饮住宿、会议服务等项目为主;“避暑胜地”小天池原始次生林;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普利寺塔”和“唐代邢窑遗址”、“风波亭”等人文景观,以及地质博物馆、邢瓷作坊、岐山湖环湖公路开发、旅游专线公路建设等建成后,方圆不出5公里的大旅游的文化格局基本上形成,将打造出一段令人心旷神怡的“奇妙旅游”。
位于临城县城西6公里,是全球同纬度最大的溶洞,现已初步开放五个连环套接的洞厅,洞穴专家依据其景观特点分别命名为“人间”、“天堂”、“地府”、“龙宫”、“迷宫”。洞穴观赏面积4000平方米,主要景点200多处,游线总长2000多米。该溶洞洞体深幽,景观密集,类型齐全,其中“网状卷曲石”、“仙山琼阁”、“玉簪对宝瓶”、“横天一枝”、“百叶石幔”、“玉龙钻天”和“孔雀开屏”等“崆山七绝”为全国乃至世界溶洞中所罕见,被专家赞誉为“北方一大奇观”、“地下岩溶造型博物馆”和“世界喀斯特风景洞穴世博园”。更为神奇的是,在溶洞山脊发现一处裸露在山顶,面积达500余平方米的古溶洞石笋基群。专家称,在山顶上发现古石笋基群在我国乃至世界上还是第一次,堪称“世界奇观”。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十大奇洞。
普利寺塔位于县城绿岭广场对面,因塔南旧有普利寺而得名。塔身为砖质结构,高33米,9层,塔身呈正方形,底边长7.12米,逐层递减。每层四角旧有玲珑铁钟一挂,晚风袭来,丁当作响,为“普利晚钟”之称,为临城古八景之一。塔底级较高,外壁四周砖刻974个佛像,内壁砖刻40个佛像,皆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故又名“万佛塔”。塔身内有石拱门,门内有井。塔下筑有石台,台高10米,南北长28米,东西宽23米。塔东曾有亭台,旧志载,宋徽宗下晋驻于此, 命宰相蔡京书“爽亭”二字于碣上,今已废。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护城石堤位于县城西侧,为防水患而建。始建于明隆庆三年、万历七年与二十五年历年修筑。古堤长800米,高3米,宽2.4米,为巨形青石筑砌。堤南端有一碑碣,长宽均为1.8米,青石镌刻,碑阳为明万历二十五年知县程鹏抟为修筑河堤的呈文,共1585字,碑文均为阴刻楷书,书法刚劲有力,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碑文记载了河水泛滥、城池受危经过,对考证古河道的历史演变具有宝贵的科学研究价值。
息波亭位于县城西护城石堤上,俗称八卦亭,占地32平方米。旧志载,明万历十六年知县程鹏抟建,清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宋广业重修。亭呈八角形,高5.5米,内施斗八藻井,外为八角攒尖布瓦顶,造形精美。外八柱以上以隶、楷两体刻着14条古文名句,字体丰润劲媚。亭内有石桌石凳,古时是文人雅士邀朋聚会之处。
位于县城西北14公里竹壁村东。因桥下有巨石形似蛤蟆而俗称蛤蟆桥。据旧志载,桥始建于明崇祯三年,完工于清康熙三十年,为竹壁村民陈志美、陈三光、陈文显祖孙三代接力修造而成。此桥青石筑成,长108米,宽5米,高8米,三叉两孔,呈人字形,故又名双脊桥或者双济桥,古时为临城县南北交通要道,现保存基本完好。
位于县城西北6公里的祁村村北。总面积0.5平方公里。在遗址的中央,有一对井筒,直径6米,深200米,井壁用青石和水泥浆砌而成,工程坚固。1882年,洋务派筹集资金139860元开办了石固煤矿、胶泥沟煤矿。1898年8月,中国与比利时首次合办直隶临城煤矿。1903年,中比第二次合办直隶临城煤矿,1905年签订合同。主副井筒于1907年先后建成,投入使用。直隶临城煤矿的建成仅晚于直隶开平、山东华德、辽宁抚顺三大煤矿,是清政府和外商建成的第四座大型煤矿。1927年矿井被水淹没,生产停顿。抗战爆发后,临城矿务局的官员弃矿南逃,煤矿地面物资全部葬入日军之手。日军在这里残杀人民,毁坏建筑,用火车运走所有设备。1943年,闻名中外的临城煤矿全部变成废墟。临城煤矿是我国近代的七大煤矿之一,建成时间仅晚于直隶开平煤矿、山东华德煤矿、辽宁抚顺煤矿,从一方面证明了近代洋务运动在煤矿工业的重要成就。也是李鸿章、袁世凯、唐绍仪、钮秉臣等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的重要见证。同时又是外国列强侵华、掠夺我国矿山资源的有力证据。
岐山湖景区位于临城崆山溶洞西南区2.5公里,畜水量1.76亿立方米。湖水清澈无污染,水质达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位于岐山湖西南1公里的子龙湖水质更优,鱼虾丰富,还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北方少水,象临城水体如此之大,水质如此之优更是少见。临城以打造冀南“北戴河”为战略目标,倾力开发两湖旅游资源。已投资上亿元在科学规划、绿化、美化的同时,建成了休闲度假会议中心,还在两湖周围带动建成了100多家绿色餐饮“农家乐、渔家乐”。两湖开发完成后,临城将打造成北方最大的亲水度假中心和“农家乐”绿色餐饮基地。
位于临城崆山溶洞西北8公里,由距今18亿年沉积的中元古界长城系石英砂岩组成。遥望天台山,酷似一尊卧佛。该景区主峰海拔599米,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它包括大平台、五谷仓、石柱峰、天眼山、九尖山等诸峰,主要景点有五谷仓、天圈、九县垴、大小天眼山及南禅、北禅、千亩古柏林、神泉等二十多处。明代大理寺少卿乔壁星回乡省亲,曾数次登天台山并留下诗句:“人道天台是丹丘,上有五城十二楼,今日登临无觅处,白云苍树对清秋。”
蝎子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临城县西部太行山中段,总面积6.95万亩,其主峰海拨1508.1米,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据卫星遥感监测,是“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公园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有野生高等维管束植物约100科604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种;野生动物有52科149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15种,被誉为“太行生物资源库”。在旅游旺季空气负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5万个,是难得的“天然氧吧”。
公园分为小天池、双石铺、三峰山、寺台、金銮垴五大景区,共100多个景点,以其原始的自然风光、茂密的森林植被、千年古树群、奇特的嶂石岩地貌、景色壮观的云海和流雾,赢得了客人的眼睛,是科学考察、旅游观光、休闲避暑的理想胜地。
景区自1998年开发建设以来,相继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丰乐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丰乐园,位于县城东3公里,景区内育有枣、桃、杏、李子、梨、苹果、薄皮核桃等名优稀特果树四十五万株,还建有数个人工湖、狩猎场、鹿苑、鸵鸟馆、宾馆、别墅等。因其荒山治理、农业开发的成绩,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曾亲临视察并予以充分肯定。位于景区内的云通寺是全国佛教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佛教协会主席净慧大法师主持修建、开光。
临城县的山区综合开发科技水平居省市先进水平,完成片麻山区综合开发23万亩,丘陵区综合开发4万亩,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名、优、稀、特农业新品种50余个,省内外农业先进适用技术40余项,年培训农业技术人员2万人次以上,已有78个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累计承担国家、省、市、科技星火、攻关、农业经济技术开发等各级分类项目42项,实施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项。2004,首次承担实施了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临城县承担实施的项目中累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16项,山区创业奖7项,科技水平居国内水平以上的6项,特别是2005年承担实施省科技厅重点攻关计划“绿色核桃生产技术体系的开发”通过专家鉴定,成果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0个,县人民医院、中医院、防疫站、妇幼站、卫生进修学校及五个中心卫生院和十个乡镇卫生院。在职职工506人,其中,副高职称22人,中级79人。初级及其它专业技术人员387人。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为一的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现有床位210张,在职职工230人,其中副高职17人,中级67人,年诊量12万人次。中医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06人,副高职5人,中级职称17人,编制床位80张,年门诊量5万多人次,主要设备有CT、B超、电子胃镜500Max光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
临城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4所,其中小学61所,初中9所,普通高中、职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特教学校各1所。共有幼儿园62所。2004年通过省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验收。2005年通过省普九第三轮复查验收。2006年在市政府对县政府教育工作的首次综合考核中我县名列全市第一名,被评为“河北省依法治校达标县”、“河北省普及特殊教育县”。2007年全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暨学校管理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并通过省“创建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验收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县”验收。2009年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教文体局荣获“河北省首批依法治校达标县”、“河北省教育系统四五普法先进集体”、“河北省义务支教先进单位”、“河北省招生工作先进单位”、“邢台市文明单位”、“邢台市‘十五’中小学项目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邢台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等各级荣誉近百项。
临城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优化区域布局,培养特色主导行业。全县大枣保有量达到18万亩700万株,基本实现人均一亩大枣林,大串杆枣被评为国家银质奖。全县水浇地面积累计达到18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水浇地目标。养鸡业被省认定为特色主导产业,产值达1.3亿元。养蝎业依托河北以岭药业临城养殖基地,发展养殖重点乡3个,重点村80个,重点户800户,蝎子存量达1600多万条。大力发展舍饲圈养牛羊,发展舍饲圈养牛羊重点村54个,专业村30个,优质肉奶牛存栏5.6万头,小尾寒羊、波尔山羊存栏1.5万只。农业开发,涌现出股份制大投入、高科技治山的绿岭公司、绿源公司等荒山开发典型。
临城工业企业发展迅速。依托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两大龙型主导产业。建材业以万福集团、天福、天利等企业为龙头,以水泥、石子、花岗岩、大理石、板岩、耐火材料、河砂为主导产品,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行业产值达5亿多元;农副产品加工业以亚华淀粉、华营金玉米和青青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了全县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临城的工农业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美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乡镇企业及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已成为推动临城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
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投资者可以在税、费征收、土地使用等方面得到奖励、减免和优先照顾。优越与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了美国、韩国、意大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大批客商来临城洽谈业务,投资兴业。主要外资项目有河北兴财煤炭有限公司、邢台云龙煤炭公司、邢台华珠轧辊有限公司、邢台利华矿业有限公司、邢台虎派服饰有限公司等;主要内资项目有:河北康达药业有限公司、河北以岭医药集团临城养殖基地、邢台东方热电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临城县天福建材开发有限公司、临城县天利水泥有限公司、临城县兴融第一煤矿、临城县银河煤矿、临城县蓝天石膏矿、临城县绿源有限公司、临城县天翼铁粉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等。此外,2002年尚有28个百万元以上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为临城勾勒出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临城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到“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完成和财政收入分别完成42亿元和2.3亿元,分别比“十五”末的20亿元、1.1亿元翻了一番多;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比重调整为7.2:63.4:2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888元和3526元,年均分别递增8%和6%;城市的功能和地位进一步加强,常住人口5.6万人,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城区面积发展到14平方公里,是“十五末”的1.5倍,人均建设用地108平方米;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不断强化,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发展更趋合理;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明显加强,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更加丰实,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俗文明的和谐新临城将呈将世人面前。
未来几年,临城将始终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的要求,充分发挥产业促进城镇发展和城镇带动产业发展的互动作用,加快产业的发展和聚集,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同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按照重点突出、梯级推进的方针,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体系,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县域中心和中心镇协调发展的道路。到2010年,县城常住人口达5.6万人,是“十五末”的2倍,建成区面积发展到6.08平方公里,并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7个中心乡镇为支撑的城镇体系。
未来五到十年,将是临城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立县仍是经济建设的核心,临城县将继续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依托资源做强产业培育,积极协调服务做大新兴产业,加强整合提升做优传统产业,重点打造以水泥熟料、板岩、花岗岩为重点的建材石材业,以煤炭、铁矿开采及加工为重点的冶炼及制品业以及制药业和机械制造业四大产业集群,通过扶持的,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借助外力改造提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由散变聚、由弱变强,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领域,放宽投资者市场准入限制,除国家明令禁止的领域外,其它领域对内对外全面开放。工业以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工业经济优化升级为中心,鼓励投资兴办各类加工企业,重点是水泥、医药、石材、钢铁、水泵及矿产品深加工等行业;农业鼓励外来投资者重点投资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蔬菜生产、畜禽改良与规模养殖等项目;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投资粮食、油料、干鲜果品、各类畜禽等农副产品保鲜以及精、深、细加工项目;旅游资源重点围绕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引资开发包括岐山湖、溶洞、天台山、小天池等在内的旅游资源以及旅游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来投资者重点对县城新区、工业园区进行投资开发,在旧城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领域进行投资;另外,临城积极支持外来投资者投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及其它社会公益事业。
临城为每一位投资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最优惠的政策,企业可以享受国家及省市规定的关于支持扶贫开发重点县的优惠政策以及当地关于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占地优惠,优先安排国土部门开发的抵顶指标,安排相当于土地出让金地方分成部分的资金,用于扶持企业发展;电力供应优惠,享受河北南部电网关于贫困县的电价;税收优惠,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3年,3年内所交增值税或营业税县留成部分的50%返还;规费优惠,项目建设期内县级收费实行“零收取”,投产后实行“规费一口清”;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对重点招商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分包,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内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投资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和合法权益。
乔壁星(1550-1613),字文见,号聚垣,明朝临城县乔家庄人,官至都察院右都御史,四川巡抚。
李乂,(647--714年),字尙真,唐中宗时第进士,茂才一科成绩突出,文章有独特的风格。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李乂与宰相宋璟、卢从愿同典选事,在选择、录用、任免官吏时,任人唯贤,评判公正,调用恰当,人们称赞说:"李下无蹊径"。后来,李乂又改任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后李乂又转任刑部尚书。追封为"黄门监",谥号曰"贞"。
吕士英(1913-1989),邢台市临城县人,第二炮兵56基地司令员,炮兵技术学院院长。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路扬(1917-2001),邢台市临城县人,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
中国板岩之乡
2007年6月22日,河北省临城县被全国工商联命名为“中国板岩之乡”。
临城县位于太行山东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山场面积约76万亩,石材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板岩贮量约20亿立方米,在全国储量最大、品种最多、质量最优,部分品种为全国乃至世界稀有,尤其是临城绿为世界独有品种,有“绿色满天星”之美誉。主要品种包括:临城绿、临城黑、临城灰、临城黄、临城黑白、临城白砂等30多个品种,其中临城绿储量1.5亿立方米,临城黑白4亿立方米,临城高粱红1.2亿立方米,临城黄3亿立方米,临城鸡血红0.6亿立方米。
中国核桃之乡
2008年临城县优质薄皮核桃产业示范基地,被认定为国家太行山星火产业带薄皮核桃示范基地,2009年临城县被评为“中国核桃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