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教程

社会调查教程

品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417页
书名 社会调查教程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日期 2007年6月1日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书 名: 社会调查教程
  作 者:水延凯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1
  ISBN: 9787300122892
  开本: 16开
  定价: 49.80 元
  

内容简介

  本教材按照社会调查的客观进程,共分为五篇、十八章。其中,第一篇概述两章,主要论述社会调查的一般问题及其历史发展。第二篇准备阶段四章,主要论述社会调查的程序和准备、社会调查的类型、 社会指标和 社会测量、社会调查方案的设计。第三篇调查阶段七章,主要论述 文献调查、实地观察、访问调查、集体访谈、 问卷调查、 网络调查、实验调查等搜集社会信息的方法。第四篇研究阶段三章,主要论述整理资料、统计分析、思维加工等研究社会信息的方法。第五篇总结阶段两章,主要论述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成果、总结调查工作等问题。本书在论述上,力图以 中国社会调查实践经验为基础,同时认真吸取国外 社会研究方法的最新成果,因而具有较鲜明的学科化、中国化特色,具有较突出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自1988年问世以来已出版四个版本,共印刷31次,发行32万册。第五版是最新版本。另外,已出版配套用书三本,即:《专题调查及实例评析》(2003年12月)、 《 社会调查案例教程》(2008年9月)和 《 怎样搞好社会调查》(2009年12月)。它们既可作为高等院校 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各级党校与各类干校有关课程的教材、考研参考书目,又可作为行政、企业、事业单位调研人员,特别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参考读物。
  

目录

  导 语
  第一篇 概 述
  第一章 社会调查秘杜尝调查学
  第二章 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
  第二篇 准备阶段
  第三章 社会调查的程序和准备
  第四章 社会调查的类型
  第五章 社会指标和社会测量
  第六章 社会调查方案的设计
  第三篇 调查阶段
  第七章 文献调查法
  第八章 实地观察法
  第九章 访问 调查法
  第十章 集体访谈法
  第十一章 问卷调查法
  第十二章 网络调查法
  第十三章 实验调查法
  第四篇 研究阶段
  第十四章 整理资料
  第十五章 统计分析
  第十六章 思维加工
  第五篇 总结阶段
  第十七章 调查报告的撰写
  第十八章 调查工作的评估和总结
  附录
  

媒体评论

  作为一本由基层社会学者编著的非国家指定的、探索性的教材,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和如此大的发行量,在我国社会学界是不多见的。 《社会调查教程》及其修订本,确有较强的可读陛和较广泛的实用性,确有自己的特色。我以为,学科化、中国化是这部教材最突出的两个特色。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原所长、 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 陆学艺     
  它既注意吸收已有社会调查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又根据社会调查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根据社会调查教学实践的新需要,以 新视野、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资料加以充实、丰富,从而使教材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创新性。实用性、应用性、可操作性是《社会调查教程》一书的又一鲜明特点。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 李淮春
  

试读章节

  第一篇 概 述
  第一章 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学
  重点问题
  ·社会的定义和社会现象的特点
  ·社会调查的定义和任务
  ·社会调查的社会功能
  ·社会调查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社会调查学的研究对象、知识体系和学科特点
  ·学习社会调查学的目的和方法
  要掌握科学的 社会调查方法,就必须对社会和社会现象、社会调查及其任务、社会调查的社会功能、社会调查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社会调查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以及学习社会调查学的目的和方法等问题做一些探讨。
  第一节 社会调查及其任务
  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社会调查方法,首先必须弄清楚社会的含义、社会现象的特点、社会调查的定义及其任务等问题。
  ……

编辑推荐

《社会调查教程》在论述上,以总结、阐释中国社会调查实践经验为基础,同时注意吸取国外社会调查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学科化、中国化特点和较突出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简介

水延凯,男,湖北武汉人,汉族;196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1978年后,任中共孝感地委党校教育科长、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教授;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4月,受聘为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兼职教授。研究方向:哲学、社会学、社会调查学。主要著作:《农村商品经济知识讲话》(1986);《战火纷飞中的江汉公学》(1989);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孝感卷》(1992)及其追踪调查《“小马”改革之道》(2006);《湖北省孝感市小城镇追踪调查》(1997)、《小城镇社区建设教程》(1999)和《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2002)(以上三本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96ESH002);中国百村调查丛书《神州第一组》(2009)和《嬗变中的古村镇》(2012);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社会调查史研究》(批准号:13ASH001)负责人。
江立华,1965年生,安徽歙县人,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社会学会剐理事长,湖北省人口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级精品课程“社会学研究方法”负贵人。

媒体推荐

作为一本由基层社会学者编著的非国家指定的、探索性的教材,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和如此大的发行量,在我国社会学界是不多见的。
《社会调查教程》及其修订本,确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较广泛的实用性,确有自己的特色。我以为,学科化、中国化是这部教材最突出的两个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原所长、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 陆学艺
它既注意吸收已有社会调查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又根据社会调查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根据社会调查教学实践的新需要,以新视野、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资料加以充实、丰富,从而使教材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创新性。
实用性、应用性、可操作性是《社会调查教程》一书的又一鲜明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 李淮春

序言

《社会调查教程》(第四版)2007年6月问世,至今已三年有余。本次修订正值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项目。为了加强这门课程的建设,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的教师们参加了此次修订,并决定以《社会调查教程》(第五版)作为精品课程的教材。为了适应高等院校社会学专业课教与学的实际需要,本次修订的基本要求是: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密切联系中国实际,反映学科最新成果,通过案例、知识窗和思考题等形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求体现时代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突出学科化、中国化特色。我们的修订工作,是否达到了上述要求,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实际需要,还有待实践检验。我们希望得到广大社会学专业师生、社会调查实践者的坦率批评和指教!
本次修订,合并了1章、删除了1章、新增了1章,由原来的5篇19章调整为5篇18章。各篇章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篇概述:仍然是两章。
第一章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学:其一,第一节中关于社会运动和社会现象的特点,增加了有关实践性的论述。其二,第三节“二、社会调查的指导思想”中,新增了实事求是与科学工作出发点和思想路线、为人民服务与正确价值出发点和工作路线的论述。其三,原“知识窗(1)马克思关于科学的论述”,改为“知识窗(1)毛泽东关于社会调查的论述”。
第二章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其一,原“第二节近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社会调查”和“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调查”,合并为“第二节近代以来欧美等国的社会调查”。其二,原“第四节20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调查”,分解为“第三节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社会调查”和“第四节1949年后中国的社会调查”。其三,原第二节中的“三、现代社会调查的发展趋势”,改为第五节。
第二篇准备阶段:合并了一章,由原来的五章调整为四章。
第三章社会调查的程序和准备:基本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内容,新增了“知识窗(3)假说(摘录)”。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