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髓炎

颅骨骨髓炎

目录导航

概述

外伤性颅骨骨髓炎多因开放性颅脑损伤,尤其是污染严重的火器伤或因头皮缺损、坏死使颅骨长期暴露所造成,偶尔可由血行感染而致。颅骨骨髓炎范围可以限局在一块颅骨上,亦可超过骨缝侵及多个颅骨。有时可因逆行性血栓静脉炎,将感染由骨膜下或硬脑膜外扩散至颅内,形成硬脑膜外积脓、硬脑膜下积脓及/或脑脓肿。

颅盖部急性骨髓炎常表现为头皮水肿、疼痛、局部触痛,感染向颅骨外板骨膜下扩散时,可出现波特氏浮肿包块(Potts Puffytumor)。慢性颅骨骨髓炎则常表现为经久不愈的窦道,反复溃破流脓,有时可排出脱落的死骨碎片。

病因

1.外伤或手术后伤口感染病原菌直接侵犯颅骨,或放射治疗、头皮撕脱致颅骨裸露而造成感染。开颅术后和外伤后骨髓炎的致病菌80%以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和肠杆菌属等。

2.感染可由鼻旁窦炎、乳突炎、中耳炎或长时间的头皮感染等直接侵犯颅骨。鼻旁窦炎引起者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耳源性感染病原菌常为铜绿假单胞菌,特别是在糖尿病或老年人中。

3.感染还可由菌血症造成的血源性感染、免疫功能障碍、糖尿病等抗感染能力下降的疾病所致。

4.病原菌还有曲丝状真菌属。

临床表现

1.少有急性炎症表现,多见局限性慢性病变,部分可有慢性伤口窦道,颅底骨髓炎还可有受累脑神经麻痹的症状和体征。

2.急性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当表浅感染向深层扩散时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逐渐出现头皮下波动,引流有脓汁,或自行破溃排出脓液,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甚至有死骨排出;多数患者无发热,开颅术后感染多在术后1~2周发生。

症状诊断

急性期病人,有头痛和发热,可轻可重 ,因人及感染的严重程度而异。但大多数病人有病灶,局部头 皮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慢性期有两种类型:

①头皮下脓肿自行穿破或经切开排脓,形成慢性窦道, 有时有死骨排出;

②若头皮未穿破,有局部颅骨增生。X线摄片检查,于发病两周后可见局部颅骨不规则虫 柱状破坏,中心有游离死骨。骨破坏主要在板障区 ,也可累及内外板。

病变可经由板障血管扩散,于远离原发部位出现新的病灶。小儿此种扩散将受到颅缝的限制,成人则无此种屏障故可广泛播散和破坏 。弥散 型者,见单个或多个广泛骨破坏,形如地图,周围伴有增生性硬化性改变及死骨形成 。急性期病人,白细 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CT或MRI的诊断有肯定的价值。

检查

1.血常规

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慢性期多正常。

2.颅骨X线

早期无异常,一般在感染后2~3周可出现病变区骨质透光度增加,范围逐渐扩大,形成边缘不整齐、密度不均匀的骨破坏,病灶可融合,破坏区可出现死骨,密度大,一般无骨膜及新生骨;慢性期表现为显著的骨质增生,局部骨硬化和增厚。

3.CT

可了解骨髓炎范围和有无颅内结构受累。

4.MRI(磁共振成像)

T1WI上正常骨髓的高信号变为与脑组织相同的等信号可诊断骨髓炎。

5.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

Te-MDP(放射性核素99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在骨髓炎发生的24小时即可有骨髓炎局部高灌注;67镓对活动性病灶更敏感,对颅底骨髓炎诊断更精确。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颅骨结核、骨肉瘤及颅骨梅毒相鉴别。

(一)颅骨结核

颅骨结核少见,临床无全身症状及局部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临床表现,起病缓慢, 无具体发病日期。而颅骨化脓性骨髓炎多有典型的化脓性临床经过。颅骨结核以骨破坏为主,很少有增生现 象,破坏区不规则,在同一部位内外板破坏程度也不相同,常出现双重边缘,破坏区内易存小死骨,往往合 并寒性脓肿或窦道。而颅骨化脓性骨髓炎在破坏的同时有增生硬化现象,并可见新么骨形成。

(二)颅骨肉瘤

颅骨肿瘤早期无全身及局部急性感染症状,也无软组织炎症表现。颅骨肉瘤扩展迅速, 显示不规则破坏伴放射状骨膜反应,无死骨。

(三)颅骨梅毒

颅骨梅毒极少见,以骨增生为主,很少或无骨破坏。血清康华氏反应阳性有助确诊。 我国最近没有颅骨梅毒。

(四)地图颅 Hand-Schuller-Christian病。

以地图颅,凸眼,尿崩症,三大症状为主的嗜酸性肉芽肿的亚型。是一种少见的肿瘤,一般多在5岁左右病死,有时也见于青年,病灶呈散在型,诊断困难,一般认为愈后不良。但作者的一例患者,已近40岁仍然健在。

并发症

颅骨骨髓炎处理欠妥,导致细菌感染颅骨,引起炎症。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感染范围可以在一块颅骨上,亦可侵及多个颅骨。

治疗

颅骨骨髓炎的治疗,应在抗菌治疗的同时治疗施行手术切除已失去活力和血供的病骨,单靠抗感染治疗是没效果的。

手术方法

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施术。以病灶为中心或通过窦道做直线形或“S”形切口,将头皮自炎变的颅骨上翻开,清除感染性肉芽和死骨,在病变区钻骨行病骨切除,感染的颅骨由于板障血管已有血栓形成,一般均较少出血,其破坏区骨质多疏松易碎,而周边则厚实坚硬。所有病骨均应全部切除,直到露出正常颅骨板障时为止,硬脑膜外的炎性肉芽及脓液亦应搔刮干净,一般以显露正常硬脑膜0.5~1.0cm为度,但切勿穿破硬脑膜。创面用含庆大霉素1500μ/ml的溶液彻底冲洗,然后全层间断缝合头皮,皮下置橡皮引流24小时。遇有急性感染时,切口可松松缝合,并放置橡皮引流管,以备术后引流、给药及冲洗。

靶位体液渗透疗法

直接将药物作用于患部,使骨骼肌产生不自主的舒缩运动,同时靶位中药温煦的负压产生外向性的提引作用,进而改变机体的酸性环境,将病理性的体液持续引出,更新为正常的生理性体液,使致病菌生存的环境不再存在,那么致病因子自然而然就会被杀死,局部达到了生理平衡,同时自身的防御能力提高,更加有利于疾病的恢复,进而快速彻底治愈颅骨骨髓炎。

苗方骨髓贴外治疗法

采用苗方骨髓贴进行治疗,苗家秘制膏药苗方骨髓贴外治疗法,是根据骨髓炎患者的体怔,将膏药直接贴敷到患处,通过药力的作用,拔毒排脓,化腐生肌,清除坏死的死骨及腐朽组织,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生肌的目的。此方用于肌表薄贴,膏中药效,通过皮肤软组织的吸收,直达病所,透入皮肤产生怯腐拔毒,活血化淤,开窍透骨,清除异物,扶正固本等奇功,可以快速有效治愈骨髓炎。[1]

护理保健 

1、颅骨骨髓炎一般护理

(1)体温高于39.5℃者,需要给予物理降温,用冰敷或用酒精擦浴,如用药物降温时,可以大量出法,要注意有否出现虚脱,同时应及时擦洗及更换清洁干燥的衣裤,以免受凉。

(2)注意观察邻近关节有无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或全身其他部位有无病灶转移的征象。因为当脓液穿过干骺端进入关节腔时,可引起化脓性关节炎或炎症扩散,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肺脓肿等,若诊断穿刺证实有脓液者,常需切开排脓减压,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充他引流。应及时更换敷料,并保持床单清洁,注意对伤口的隔离和敷料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3)气血不足者,除同服气血双补药物外,还就选用肌收口散,撒于创口内,使肉芽生长,而逐渐愈合。腐生肌膏。

2、慢性骨髓炎病人的伤口处理

慢性骨髓炎病人保持伤口排脓通畅,病变部位死腔的扩大引流,使死骨与病骨完全分离后,施行手术清除死骨,刮除肉芽组织,消灭死腔,同时进行全身治疗。部分患儿因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增加,促使肢体过长,相反骺板受炎症破坏可致肢体缩短或发生病理性骨折后的畸形愈合。小儿患了骨髓炎,家长要耐心配合医生,定期复诊并进行伤口换药,争取早日康复。

3、骨髓炎患者的注意事项

体温高于39.5℃者,需要给予物理降温,用冰敷或用酒精擦浴,如用药物降温时,可以大量出法,要注意有否出现虚脱,同时应及时擦洗及更换清洁干燥的衣裤,以免受凉。

急性骨髓炎症期(发病期),尤其是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寒战、脉快、头痛等,要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等病情变化,有高热休克者,给予氧气吸入,激素治疗和人工冬眠,有昏迷者应专人护理。[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