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叹不已。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
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总而言之,是一批不失“硬朗”,而又“好玩”、“有趣”的人。
徐百柯,1978年生于四川成都。1996年至200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获比较文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供职于中国青年报社。目前任《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编辑、记者。2004年6月《冰点周刊》创刊,人物版设“钩沉”专栏,徐百柯主笔两载,“钩沉”被评为年度《冰点周刊》最佳栏目。其间文字在此结集成书。
在辉煌的余光下
李济:中国考古学之父
李赋宁:说不尽的英语
冯友兰:两束雄文,一抹背影
赵元任:多“好玩儿”的语言
梅汝璈:孤寂大法官
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
叶企孙:大师的大师
吴大猷:孔子式的物理学家
丁文江:出山要比在山清
何廉:经济学一叶
谭其骧:绕不过的“悠悠长水”
陶孟和:把“社会”变成“学”
蒋廷黻:蒋廷黻的那股“劲儿”
卢作孚:一个传奇大亨
守护气节的身影
邓广铭:逝去的学风
雷海宗:历史的碎片
潘光旦:教育的忏悔
吴组缃:尊重自己的尺度
徐中舒:从不说假话
傅鹰:被毛泽东“钦点”的教授
容庚:宁跳珠江,不批孔子
蒋天枢:师道的重量
杨廷宝:建筑为了什么
赵紫宸:工楷写耶稣
蔡公时:民国第一位抗日烈士
蒋百里:亦武亦儒真豪杰
一校之长,今安在
周诒春:被遗忘的清华老校长
梅贻琦:中西合璧真君子
蒋南翔:两种传统之间
蒋梦麟:北大“功狗”
……
前辈已逝,不可追
5 真名士自风流
6 背影渐远,犹低徊
林 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张伟)
文学评论
《民国那些人》为《中国青年报· 冰点周刊》最佳专栏——“钩沉”结集
当时的获奖词如下:
一个出色的专栏,最难得的品质在于“吾道一以贯之”。徐百柯的“钩沉”专栏就符合这种品质。从《冰点周刊》创刊之日起,他独自承包了这个专栏,从历史记忆深处,为今天的人们钩出一个个已被遗忘的人物和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媒体评论
“钩沉”专栏的出色之处在于:它是史与诗、学与识、才与情、旧与新的融会贯通。它像一壶陈年佳酿,越品越有滋味。“钩沉”絮絮叨叨、呢呢喃喃、没完没了,其实在向读者叙述一个主题:读着他们,我们感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叹不已。
将这些过往人物,端上今天的报面,首先要有一个充足的新闻由头,才能将历史和现实嫁接起来,徐百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他总是从今天相关的人物或场景切入,从而“激活”一段陈年往事。
百姓评论
百柯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从故纸堆中扒拉了近80个人出来,讲他们的逸事,也讲他们的风骨。民国的那些人呵,真是可爱至极。时代造就他们,那股冷热交替的乱世火焰,将他们打磨得珠圆玉润。繁华总不能长久,所以不必显得光彩夺目。大凡能起敬意的,都是朴素无华的人和事。人世最美的风景,总不刻意存在,不注意便会错过。你可还记得蔡公时那守护气节的身影,你可还记得马寅初的音容笑貌,你可还记得方大曾那已消失的传奇,你可还记得陈西滢的傲慢与偏见?在心中轻点,却滴到了深处。文/隐跃如
写作历程
为了这本书史料的真实性,作者寻访了许多民国文人的晚辈,学生和在世的朋友。在他们眼中的长辈,不但可敬,更为可亲。为了能写人所未写,叙人所未知,作者的笔常常触及名人光环之下的一些琐事,逸事。淡墨写功业,浓墨写性情。使这些渐行渐远的名字和读者们有了沟通的语言。一个个人物,一段段往事,勾勒出一个时代的背影,读人又如读史,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轻松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画里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