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酸粥
产地:山西忻州河曲县 原料:主要为糜米,必要辅料酸米汤。 色味:淡黄色,味微酸。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亲领兵将下河东,安营扎寨今黄河畔夏营一带,与胡人交战。一天早饭后,伙夫们把米泡上,准备午饭,忽马蹋蛮铃响,尘土飞扬,胡人已兵至营前,称逛挑畔。太祖急下令出营迎敌,不料这仗打到第二天午后,终于将胡人杀败,得胜回营。交战了一天一夜的将士,才觉肚里饿得呱呱叫,连声催伙夫们快打火造饭,可伙夫们连米还没泡,怎能倾刻造饭给饥渴的将士们食用:急的团团转。还是一老练的伙夫,急中生智,打炉起火,将头一天泡好的米捞进锅,顷刻饭熟。将士们你一碗,他二碗,觉得坚韧酸甜,清香扑鼻,美味可口,边吃边问伙夫,今日的饭比往日吃起来香美,闻起来垂涎嘴角,是否加添了什么?伙夫们也你一言,他一语,都说是快两天了只顾交战,水米未沾,怎能不香?最后,还是管火的将官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头一天泡上的米发了酸。至此,才知米泡酸了味道可口香美。
日久天长,祖先们不断总结、试验,精心制作酸汤,把米倒入,在15℃以上的温汤里浸泡4—8小时后,澄出汤做成稠粥,叫酸粥;做成稀饭叫酸稀粥,从汤中捞而吃饭粒叫酸捞饭。盛夏秋初,受苦人一日三餐以酸捞饭为主食,代代相传,酸饭便成了我们河曲人的主要饭食。
食补价值:糜米本身就富含多种粗蛋白和氨基酸,发酵后其中含有的乳酸菌能帮助人们生津止渴、消食健胃,酸粥在美容护肤、延缓衰老方面也有神奇效果。
先将糜米泡酸,注意控制火候,然后加工成粥。 ——男女老少皆适宜。
酸米粥之所以受到人们如此喜爱,除了它香醇,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外,据好多医生说,它还有着一般米饭不具备的营养价值。它里边有一种叫酶的化合物,可以帮助消化,增进食欲,使人体得到更多的营养。更为奇特的是,人们还发现吃酸粥的人皮肤细嫩,唇红齿白,年轻的更有风韵,年老的鹤发童颜、福寿延年。这里的漂亮姑娘都出自黄河畔上的人家,村庄中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比比皆是,有的七十多岁还在黄河上驾舵当着老艄公。
再好的东西食用都要适可而止,否则,对人体营养造成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