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妓指古代有名的妓女。 名妓也指古代有名的歌妓,古代表演歌舞的女子:歌妓,舞妓。[1]
出名的原因,
有的是因为才艺出众,比如许和子[2]、薛素素[3]
有的是因为才华横溢,比如苏小小、薛涛[4]
有的是因为跟著名诗人结交,比如王朝云与苏轼相爱[5]
有的是因为跟皇帝有关,比如说李师师
有的因为跟历史特殊事件有关,比如陈圆圆导致吴三桂投降清朝。
田倩、莫愁女、赵姬
貂蝉、来莺儿
绿珠、姚玉京、苏小小
红拂女、柳琼花
许和子、谢阿蛮、杨安秀、韦芳、褚企兰、李亚仙、柳青娘、徐月英、霍小玉、玉箫、关盼盼、杨菜儿、裴兴奴、薛涛、杜秋娘、王福娘、刘采春、张好好、红红、李云英、灼灼、颜令宾、韩凤儿、王幼玉
王屋山、李姬、秦弱兰[6]
谢玉英、琴操、李念奴、王朝云、宇文柔奴、敫桂英、苏小卿、谢素秋、李师师、花想容、莘瑶琴、梁红玉、谭意哥、严蕊、毛惜惜
刘婆惜、连枝秀、张怡云、王巧儿、樊事真、顺时秀
沈九娘、苏三、杜十娘、柳自华、薛素素、马湘兰、寇白门、柳如是、卞玉京、卞敏、郑妥娘、顾横波、宋惠湘、陈圆圆、董小宛、李香君、葛嫩娘
左羡梅、花燕芳、陈小住、倩扶、吴媛、丰质[7]、张忆娘[8]
赛金花、小凤仙[9]
第一名 巾帼英雄 须眉比之竟折腰-------梁红玉
梁红玉,宋代楚州(今淮安)北辰坊人,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父亲行伍出身,后征方腊战败获罪被杀,红玉由此沦为京口营妓,梁红玉属歌妓[10]。
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在京口宴会上认识卓尔不群的名将韩世忠,两人惺惺相惜,随成眷属。北宋灭亡后,金军继续南下,在京口与韩世忠的部队遭遇。
梁红玉英姿飒爽,红妆披挂,挥动金山战鼓,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大败金兀术,并围困金兵于黄天荡达四十八天之久,由此名震华夏,威扬夷狄。
后来韩世忠、岳飞、刘俊三路北伐,梁红玉随率一女兵队伍,屡败金人、屡立奇功。而“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也由此而起。
第二名 倾城名花薄命红颜钱塘名妓------苏小小
苏小小出身于钱塘一户殷实人家,她家先世曾在东晋朝廷为官,晋亡后举家流落到钱塘。苏家利用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为本钱,在钱塘作买卖。到了苏小小父母这一代,已成为当地的富商。苏小小是父母的独生女儿,所以自小被视为掌上明珠,因长得玲珑娇小,就取名小小。苏家虽是商贾之家,但沿袭了祖上香书遗风,聪明灵慧的小小深受薰染,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可惜好景不长,她十几岁时家道中落。
苏小小是南北朝时期齐朝的歌妓,平时就喜欢乘坐自己设计的油壁香车游览西湖。小小有一次在白堤偶遇骑着青骢马的宰相的公子阮郁,两人一见钟情。为表达爱慕之情,小小写下一首《同心歌》:“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消息传到了宰相那里,把阮郁逼回家中。小小见爱人迟迟没有回来,最终病倒。有一次她在寺庙烧香,碰到穷书生鲍仁,赠银百两,资助他进京赶考。鲍仁应试及第,任滑州刺史,专程来向苏小小道谢,苏小小却已经去世。鲍仁根据她的遗愿“生于西泠,死于西泠,埋骨西泠,不负好山水”,将其葬于西泠桥畔,后人又在墓上建造“慕才亭”。苏小小的墓建成后,唐代诗人李贺、白居易等都曾到墓地拜谒,并作诗纪念这位才女。[11]清初诗人袁牧更以与苏小小同为乡亲为荣,刻一印“钱塘苏小是乡亲”。
第三名 空谷幽兰 艳冠群芳 传奇才女------董小宛
董小宛,明末清初歌妓[12],秦淮八艳之一,金陵人(今江苏南京)。名白,一字青莲[12],别号青莲女史,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天资巧慧,容貌娟妍,能歌善舞,琴棋书画莫不知晓,诗词文赋样样精通,喜欢旅游,醉心于山水之乐。
董小宛善刺绣,工曲艺,被称为“针神曲圣”,还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著名的如皋“董糖”即由她亲手创制,精美菜肴“董肉”也属于她的发明专利。董小宛有“古往今来第一妾”的美誉,著有《奁艳》一书传世。
她重情有义,度尽劫波,终得与如意郎君,长相厮守;她气节凛然,助夫胥奔走民族大业。虽然年仅二十八岁即花名凋零,然“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传奇一生。
第四名 才貌双全 传奇一生 北宋名妓------李师师
歌妓[13]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认为她很象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她就被叫做师师。过了一年,父亲因罪死在狱中。她被邻居抚养长大,渐渐出落得花容月貌,皮肤白皙,被经营青楼的歌妓[14]李媪收养,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一时间李师师成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最后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想一睹芳容。高俅、杨戬自然怂恿宋徽宗,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走漏消息。
李师师不卑不亢、温婉灵秀的气质使宋徽宗如在梦中。宋徽宗自称“赵乙”,拿着两匹紫茸、两端霞毵、两颗瑟瑟珠、二十镒白银上门求见。师师的人生,从此写就一段传奇。起初,师师只当赵乙是个舍得大把撒钞的商人,并没完全放在心上。直到徽宗微服私访的消息在满京城传开,李媪和师师才猛然惊觉,那个一掷千金的客人赵乙,竟然就是才艺绝世的风流天子宋徽宗。自此之后,师师闭门谢客,红闱香烛只为君燃。[15]宋徽宗到李师师这里来的次数多了,也便招致很多非议。有个叫贾奕的小官吏和李师师有交情,酒后醋意大发,竟痛快淋漓地写了阙词,说什么“满掬沉檀喷瑞烟,报道早朝归去晚回銮,留下鲛绡当宿钱”,语含讥讽。因为这事,贾奕惹怒了徽宗,险些引来杀身之祸。最终徽宗将他远远地贬到琼州去了。[15]
李师师和大才子周邦彦的故事,同样颇有戏剧性。李师师对周邦彦存着一份特别的好感,两人交往颇密。一次徽宗生病,周邦彦抽空便来探望李师师。两人正在叙谈之间,徽宗突然前来。周邦彦无处藏身,便躲到了床下。徽宗坐了一回,也就回宫去了。徽宗走后,周邦彦这才从床下钻了出来,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他于是也填了首词,竟将徽宗走时,师师假意挽留的一句话写入了词中:“低声问: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后来,徽宗听闻了这词,很是生气,借故将周邦彦贬出了京城。[15]李师师为其送行,并将他谱的一首《兰陵王》唱给宋徽宗听:“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谶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桑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映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记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宋徽宗也觉得太过严厉了,就又把周邦彦招了回来。
关于李师师的结局,有不同的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汴京城被金人攻破后,师师被献给金人。师师不堪其辱,遂吞金自逝。临死之前,师师痛骂被金人扶立的傀儡张邦昌:“告以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他志。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于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关于这个版本,还有另一种说法,师师被金人俘获后并没有自杀,而是被掳北上,终老于北国。
另一个版本则是遭遇兵乱后,师师渡江南下,老死江南。《青泥莲花记》里说,后来有人于湖湘之间遇到师师,只见她“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宋人刘子翚《汴京记事》诗云:“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衣檀板今无色,一曲当时动帝王。”[15]也有人说她随便嫁了个商人,后来在钱塘江淹死了。
第五名才情斗八高胆识过须眉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
柳如是(1618~1664),歌妓才女,明末清初女诗人,浙江嘉兴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柳如是博览群籍,能诗文,善书画。书得虞、褚法。白描花卉,雅秀绝伦;间作山水石竹,淡墨淋漓,不减元人。著有《戊寅草》《柳如是诗》《红豆村庄杂录》《梅花集句》《东山酬唱集》等。就文学和艺术才华而论,她被称为“秦淮八艳”之首。书法深得后人赞赏,被称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后嫁于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钱谦益当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兵临城下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偷生降清。柳如是一直没有放弃劝说钱谦益离开清廷。公元1664年,其夫钱谦益以八十二岁高龄撒手尘寰,年届半百且巳皈依佛门的柳如是居士,竟不能斩绝葛藤,为保钱氏一门不至倾家荡产,自缢于荣木楼,时隔钱谦益谢世仅34天。人称“一代奇女子”。[16]
第六名冲冠一怒为红颜争得娥眉匹马还------陈圆圆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隶籍梨园,是梨园的歌妓,为吴中名伶。明崇祯帝有一妃子姓田,其父田畹担心女儿人老色衰失宠于皇帝,便到江南物色美女,以此来笼络皇帝。田畹将其赎走带到京城,并收为义女,由田妃引荐入宫。陈圆圆入宫三个月后仍未能得到皇帝的欢心,只好又回到田府。田畹看手握重兵的吴三桂可作依靠,便邀请他来家中赴宴,陈圆圆歌舞相伴,吴三桂想纳陈圆圆为妾,田畹当即应允,吴三桂隔日便到田府迎亲。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吴三桂得知爱妾陈圆圆为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掠去。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疾归山海关,袭破李自成大军,投书多尔衮,打开山海关关门降清。吴三桂被清廷封为“平西王”,陈圆圆一度“宠冠后宫”。后陈圆圆年老色衰,加上吴三桂另有宠姬,她于是在王府僻静处建一座庵,布衣素食,吃斋念佛。康熙十二年,清廷下令撤蕃,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国号大周。称帝不到半年,吴三桂就在当年的8月18日病死。吴三桂死后,陈圆圆偕吴三桂小儿子吴应麒等秘密离开云南,潜入岺巩县的密林山洞,临走时密语庵内亲信,待清兵来攻打时,便将她的衣物头饰投之莲花池中,对外宣称自杀。清康熙二十八年,陈圆圆在贵州病逝,终年67岁。[17][18]
第七名红笺才女 不长传奇 唯一的一朵------薛涛
薛涛(约768年—832年),字洪度,唐朝歌妓,诗人,为中唐诗人群体中的翘楚、中唐女诗人魁首,有“文妖”、“大唐孔雀”的称号,长安人,幼随父入蜀,居成都。薛涛与李冶、鱼玄机、刘采春为唐朝四大女诗人。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为蜀中四大才女。《全唐诗》收录薛涛诗作89首。[19]薛涛8岁知音律,能赋诗。15岁时,她的诗名已闻于外。后因父亲病逝,母孀,生活困顿无依,于是16岁的薛涛加入成都府乐籍成为乐妓。她辨慧工诗、多才多艺,受著名节度使韦皋、武元衡等人器重;与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人竞相酬唱,诗名大振。[4]中唐的李肇评价薛涛:“乐妓而工诗者,涛亦文之妖也。”薛涛还以歌妓兼清客的身份时常出入幕府赋诗侑酒。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薛涛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薛涛还是薛涛笺的创制者,薛涛笺又名“浣花笺”“松花笺”等,是一种长宽适度、便于题诗的笺纸。她亲自指导当地工匠制作便于携带交流,又具有个人风格的薛涛笺。据传薛涛用木刻雕版印出一种带有松花图案的笺纸,故名“松花笺”;随后薛涛又发明了很多新的染色技法,染出了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等10种颜色,所谓“十样变笺”。薛涛与韦皋和元稹有过恋情,但最终都没有结果。薛涛终身未婚,隐居浣花溪,于城内碧鸡坊修建“吟诗楼”栖居至逝世。[20]
第八名 诗画双绝马湘兰
马湘兰,歌妓[21],秦淮八艳之一,金陵(今南京)人。名守贞,字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人称“四娘”。
她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故号“湘兰”。她的兰花图和兰花诗堪称一绝,是当时文人雅士争相收藏的作品。曾撰有《湘兰子集》诗二卷。另有传奇剧本《三生传》,今佚。
她的绘画在国外一直被视为珍品,现在北京故宫的书画精品中也收藏着马氏的兰花册页。
做为一个歌妓[21],马湘兰与一代名士王稚登有着三十多年的生死恋情,她写给王稚登的书信都收藏在《历代名媛书简》中。在王稚登70大寿时,马氏集资买船载歌妓数十人,前往苏州置酒祝寿,“宴饮累月,歌舞达旦”,归后一病不起,最后强撑沐浴以礼佛端坐而逝,年57岁。
马湘兰“姿首如常”而能名冠当时,流芳后世,成为名噪青史的“秦淮八艳”之一,其才情可见一斑。
第九名 乱世名姬 柔肠侠骨-----李香君
李香君又名李香,南京人,歌妓[22],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自幼被秦淮名妓李贞丽收养,13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尽得其音节。她歌喉珠圆玉润,但不轻易与人歌唱;丝竹琵琶、音律诗词亦无一不通。李香君虽为秣陵教坊名妓,但其侠肝义胆的事迹迄今为止为人传颂。[22]
李香君体态娇小玲珑,肤色莹白如玉,绰号“香扇坠”,在秦淮八艳中,她没有陈圆圆那样的艳丽妩媚,也没有柳如是、马湘兰那样超群的诗画才情,但传剧《桃花扇》一出,“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香君忠贞刚烈之名,几乎举世皆知,在秦淮八艳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她忠于爱情,矢志为侯方城守贞;忠肝义胆超越男儿,在魏逆权臣阮大铖面前公然唱出“于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宁不教须眉愧煞,其凛然正气如寒冬傲梅。
第十名 倾倒西东方的清末名妓------赛金花
赛金花,一八七二年十月九日出生在黟县上轴村,十二岁时随她父亲迁居苏州,因家道衰败,年少的赛金花身落娼门,沦为清倌人,后嫁予清状元洪钧,成为状元夫人,并以使夫人的身份, 随夫出使俄、德、荷、奥四国。因外交事务,当时赛金花频繁出入于欧洲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凭她的美貌、气质和风度赢得了欧洲人的普遍好感。被德皇后誉为“东方第一美人”,在此期间,赛金花结识了后来成为八国联军统帅的瓦德西。一八九零年,洪钧三年任满,奉召回国;一八九三年,洪钧病死,赛金花后沦为妓女。先在上海起名曹梦兰,后至天津改名赛金花。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期间, 一次偶然使得赛金花与联军统帅瓦德西取得联系,并开始密切接触,在她的努力下,瓦德西向联军发布了两条命令:一是保护文物,二是禁止士兵随意杀人。使北京避免了屠城之劫。后来辛丑和议之成,也多得益于她,因此京城人对她有感激,称她“平康女侠”、“护国娘娘”、“议和人臣赛二爷”等。誉之者赞其为“中国的珍妮”、“奇女子”,甚至在民间称其为“九天护国娘娘”、“救世之女侠”。[23]
赛金花一生中嫁过三人:先嫁同冶年间状元公洪钧,后嫁沪宁铁路总稽查曹瑞忠,最后嫁的是民国政府参议员的魏斯灵。魏斯灵死后,为魏家所逐,闭门寡居,叹别苦影,孤守余生。凄苦度日十五年余。
死后,家乡人集资了其后事。 这真是:"救生灵于涂炭,救国家如沉沦,不得已色相牺牲,其功可歌,其德可颂;乏负廓之田园,乏立锥之庐舍,到如此穷愁病死,无儿来哭,无女来啼。"
赛金花详细事迹也可参见《孽海花》、《彩云曲》等书。[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