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带刺尾鱼

彩带刺尾鱼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背鳍硬棘:9枚;背鳍软条:25~28枚; 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26~27枚。

彩带刺尾鱼图册彩带刺尾鱼图册(4)体呈椭圆形而侧扁。头背部轮廓不特别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颌各具一列扁平齿,齿固定不可动,齿缘具缺刻。背鳍及臀鳍硬棘尖锐,分别具11棘及3棘,各鳍条皆不延长;尾鳍弯月形,随著成长,上下叶逐渐延长。尾柄棘尖锐而极长。头部及体侧上部约3/4的部位为黄色,并具有8~11条镶黑边的蓝色纵纹,上部数条伸达背鳍;下部则为淡蓝色。 腹鳍橘黄至鲜橘色且具黑缘;尾鳍前部暗褐色,后接1条蓝色弯月纹,弯月纹後有一片淡蓝色区,上下叶为黄褐色;馀鳍淡褐色至黄褐色;奇鳍皆具蓝色缘。

彩带刺尾鱼图册彩带刺尾鱼图册(3)

生存习性

成鱼栖息于沿海珊瑚礁或波浪作用下的岩质水域,浅水 礁盘附近最为常见。该鱼有极强的领域性,喜在红绿丝状藻间游动。白天在领地内的浅水区觅食,夜晚则进入深水礁缝中。柳叶状稚鱼穿行于中上层水域,

藻食性。它们喜欢成群结队的在珊瑚礁附近游动迷失,喜食礁壁上的藻类食物。

繁殖性状

两性分离鱼类,雄鱼求偶时并未显出 两性异形特征。全年可繁殖,但主要在南半球的夏季(10月至次年2月)。早晨结群产卵,午后则聚群于礁石周围产卵,该鱼群也可能是产卵与栖居相聚合。产卵时,非性别特异色会发生改变。在 帕劳,它们被发现于满月之前以及2~4月的 新月期间产卵,在关岛退潮的3~4月份,满月前3天产卵。

稚鱼成熟期很长,出生后前3~4年发育较快,4年后生长放缓,呈渐近式增长。成鱼体长160毫米。不论任何地区,该鱼成长期都集中在寿命的前10%。最大 体环数46节,最长寿命42岁。澳大利亚 大堡礁水域,该鱼最长平均寿命为32岁;美属萨摩亚,11岁; 马克萨斯群岛,14岁,最长寿命向东递减。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的非洲东岸至太平洋中部、 西部的 夏威夷群岛和 波利尼西亚,包括日本南部、中国东海等。

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海域):美属萨摩亚、澳大利亚、孟加拉国、英属印度洋领地、文莱、圣诞岛、可可岛、科摩罗、库克群岛、中国、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法属南部领地、关岛、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肯尼亚、基里巴斯、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毛里求斯、马约特岛、 密克罗尼西亚、莫桑比克、缅甸、瑙鲁、 新喀里多尼亚、纽埃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留尼汪、萨摩亚群岛、塞舌尔、新加坡、所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斯里兰卡、中国台湾、坦桑尼亚、泰国、东帝汶、托克劳、汤加、图瓦卢、美国本土外小岛屿、瓦努阿图、越南、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也门。

人工饲养

养殖条件

最小鱼缸体积 946.35升(250加仑) 养殖兼容性图表
养护级别 4(注:1 容易、2 中等、 3 困难、4 专业)
生性 稍具攻击性
活(礁)石搭配 推荐
水环境 摄氏度:22℃-26℃,水质碳硬度: 8-12
酸碱度:8.0-8.4,水比重:1.020-1.025
色彩构成 蓝、黄、白
寿命 10年以上
一般体长 16厘米(成年)
饮食结构 草食性
最佳源产地 斐济、马尔代夫、瓦努阿图
共生物种 彩带刺尾鱼与其他鱼类共生,此鱼属Tangs,右图倒数第7行
图中:Y = 一般共存;C = 谨慎共存;N = 不共存

养殖方法

最小鱼缸体积 946.35升(250加仑) 养殖兼容性图表
养护级别 4(注:1 容易、2 中等、 3 困难、4 专业)
生性 稍具攻击性
活(礁)石搭配 推荐
水环境 摄氏度:22℃-26℃,水质碳硬度: 8-12
酸碱度:8.0-8.4,水比重:1.020-1.025
色彩构成 蓝、黄、白
寿命 10年以上
一般体长 16厘米(成年)
饮食结构 草食性
最佳源产地 斐济、马尔代夫、瓦努阿图
共生物种 彩带刺尾鱼与其他鱼类共生,此鱼属Tangs,右图倒数第7行
图中:Y = 一般共存;C = 谨慎共存;N = 不共存

保护级别

彩带刺尾鱼需准备一较大的水族箱来饲养为佳,可以和 无脊椎动物一起放养,可喂以 藻类,植物性饵料以及 人工饲料,适合于水温26℃,海水比重1.022,水量400公升以上的无脊椎水族箱。由于它体形稍大,食量也大,如果不能满足它们的食量,它们会很快消瘦下来,并生病致死,所以一定要多次数少食量的喂法。虽然它们喜吃藻类食物,但对 鱼肉, 虾类等动物性食物也不拒绝,所以沿海地区可以喂 海菜, 海带等海藻类食物,配以少量的鱼肉等动物性食物,内陆地区可喂以专门的人工饲料。另外,饲养的水族箱维生系统一定要够用,处理水量应在每小时循环5次以上。

词条图册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 无危物种(LC),2010年评估。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