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塞昔尔,东至马贵斯及土木土群岛,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大堡礁及新加勒多尼亚。台湾各地海域及离岛均曾发现,以北部、东北部海域最多。
体呈椭圆形而侧扁,长度平均约为25厘米。
黑鳃刺尾鱼黑鳃刺尾鱼头小,头背部轮廓随着成长而略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颌各具一列扁平齿,齿固定不可动,齿缘具缺刻。背鳍及臀鳍硬棘尖锐,分别具VIII棘及III棘,各鳍条皆不延长;胸鳍近三角形;幼鱼时尾鳍呈圆形,随着成长逐渐呈弯月形,成鱼时上下叶延长。幼鱼体色共有3种型态:一为一致呈黄色;二为呈黄色,但鳃盖、背鳍、臀鳍及尾鳍具蓝缘,此为模仿黄尾刺尻鱼( )之体色;三为呈淡灰绿色,后部逐渐变黑色,此为模仿福氏刺尻鱼( )之体色。随著成长,体逐渐呈黄褐色,成鱼呈暗褐色,体侧不具任何线纹,但在胸鳍基部上下具大片橘黄色斑驳,鳃盖後部具黑色宽斜带。背鳍及臀鳍黑褐色,鳍缘为黑色,基底各具一黑色线纹;尾鳍黑褐色,具黄色宽线缘;胸鳍及腹鳍黑褐色;尾柄棘沟缘为黑色。
这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倒吊,由于其鳃部为黑色,科学上就叫它黑鳃刺尾鱼。又因为这种鱼喜欢吃大型鱼排泄物中的一些没有被完全消化的残渣,导致香港爱好者给它起了个恶心的名字“食屎吊”。
黄吊是水族箱中非常好的清洁工,它们会遍寻角落吃掉水族箱中大量的藻类,红藻门的、褐藻门的、绿藻门的照单全收。不过也不是能无极限地能清理干净,如果你的水族箱已经长满了另人头疼的褐藻,我还是建议你先换水清理吧。我们用做欣赏的黄吊,一般只是幼体的,因为只有幼体才有美丽的明黄色。300px以上的黄吊身体逐渐变成了咖啡色,尾巴也从以前的扇形变化成月牙形,而且随着长大,颜色会越来越深,最终成了一条大便色的丑陋鱼,失去了观赏价值。幼年呈现黄色的倒吊类十分得多,一字吊、耳斑吊等也如是同。在分辨上,我们可以根据鳃的颜色判断,黄吊的黑鳃是从里往外黑的,因此即使再小的幼鱼,只要打开鳃黑色马上就让它们露出了马脚。
这种海水鱼很好养,而且什么都吃,最宝贵的是它们即使两条同时饲养在一起时也不会终日殴斗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