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宣告正式成立,林伯渠、张国焘、秦邦宪、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郭洪涛、马明方、高岗等9人为边区主席团成员,林伯渠为主席。边区首府延安,是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所在地。从此,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3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让林伯渠(主席)、张国焘(副主席)、习仲勋、徐特立、刘景范、马明方、高岗组成边区政府新的主席团。边区下辖陕西的延安、延川、延长、清涧、绥德、米脂、葭县(今佳县)、吴堡、安定(今子长)、安塞、靖边、定边、保安(今志丹)、甘泉、鄜县(今富县)、淳化、旬邑,甘肃的宁县、庆阳、合水、镇原、环县,宁夏的盐池等23个县及神府特区,北迄长城沿线,南至淳化,西临固原,东濒黄河,面积12.9万余平方公里,人口200万。
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赋予陕甘宁边区的任务是:“进行切实的抗战动员,民主政治的建设,文化教育工作的普及,增进国防与民生的经济建设,肃清土匪汉奸,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在全国起模范的与推动的作用”。
自1937年5月起,边区开始进行不分阶级、不分党派、不分宗教信仰、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民主选举。截止至10月,完成了乡、区、县的选举,成立各级议会和民主政府。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中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无党派中的左翼人士、中间人士和其他方面人士各占三分之一。1937年12月,经过选举,产生了500多名边区议员,但由于战争环境和其他原因,边区议会未能及时召开。1938年11月25日,边区政府根据首届国民参议会制定的省、市参议会组织条例,决定将陕甘宁边区议会改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所选的边区议员改为边区参议员。右派亲国民党或持反共立场的各方面人士对选举进行了抵制,这部分人没有获得相应的选举权利。
1939年1月17日至24日,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延安召开,到会参议员145人,其中有边区政府聘请的开明绅士特约参议员12人。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王明、洛浦、陈云、王稼祥等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讲演。大会选举高岗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议长,张邦英为副议长,选举高岗、张邦英、毛齐华、崔田夫、陈伯达、周长安、路志亮(女)、王观澜、高述先为边区参议会常驻参议员。选举林伯渠为边区政府主席,高自立为副主席。选举雷经天为高等法院院长,曹力如为边区政府秘书长。1939年2月6日,边区政府委员在延安宣誓就职,第一届民选政府正式成立。
(本词条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