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

涟水县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涟水县涟水县(3)春秋时,涟水属吴。

战国时,先后属越、韩、楚。秦时,属东海郡。

楚汉之际,属西楚霸王项羽,汉初,属楚王。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降韩信为淮阴侯,分楚地为两国,涟水又属楚国。

汉景帝时,被废除。

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淮浦县,属临淮郡。这是涟水建制之开始。

王莽时,改淮浦为淮敬。东汉光武帝时,淮浦属东海郡。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淮浦属下邳国。

三国时,淮浦属魏,划归广陵郡,西晋因之。

东晋十六国时,淮浦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东晋。

南北朝时,淮浦先后属刘宋。南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称北东海郡,治所连口(即今涟城),并于北境置襄贲县。梁时,仍叫东海郡,北境侨置襄贲。东魏和北齐,襄贲县先后属西海郡,海安郡。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诸郡为州,襄贲县属海州。五年(公元585年)改襄贲为涟水县。因县北有涟水而得名,涟水之名始见。

唐初,武德四年9公元621年)置涟州,在县北三十里分置金城县。贞观元年(627年),涟水县属泗州。乾宁二年(公元985年,涟水属杨吴,后属南唐,周显得四年(公元957年),归于周。

宋初,涟水县属泗州。太平兴国三年十二月(公元987年)置涟水军,属淮南东路。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改涟水县,隶楚州。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复为军。

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涟水被金占领。绍兴元年,五年(公元1135年)废涟水军为县。十一年(公元1141年)割于金。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改为涟水县,属宝应州。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涟水被蒙古占领。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收复,三年(公元1262年)改为安东州,涟水县属安东州。

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安东州归附,以县境马骡山军寨作山阳县。先后划归山东路、淮安路。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归附朱元璋。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正月降安东州为安东县,属淮安府。

清因明制,仍叫安东县,属淮安府。

民国初年,安东县直属江苏省。三年(1914年)三月十三日,因与奉天省(今辽宁)安东同名,改为涟水县。先后属淮扬道、第十一区(淮阴区)、第八区(东海区)、第七区(淮阴区)、第六区(淮阴区)、第七区(淮阴区)。

1939年3月1日,日寇侵占涟水,成立维持会,属伪江苏省公署徐州办事处。后属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

1940年3月18日,涟水成立伪政府,仍属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

1944年2月1日,成立伪淮海省。

1940年8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涟水县人民政府成立。

1941年元旦,设涟东行署。1月24日,以盐河为界,将涟水分为涟水、涟东两县,分别属于淮海区、盐阜区。1941年秋,淮阴、涟水两县撤消,成立淮涟办事处。

1942年夏,淮涟办事处撤消,恢复淮阴、涟水两县建制。

1945年7月1日,淮海、盐阜两行政公署合并,成立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涟水、涟东直属之。同年10月,成立淮海、盐阜两分区专署,涟水、涟东又分属之。同年11月1日,苏皖边区政府成立,涟水属第六个行政区(淮海区),涟东属第五行政区(盐阜区)。

1948年7月6日涟城解放。

1949年5月7日,苏北行政公署成立,涟水属淮阴区,涟东属盐阜区。

1950年6月13日,涟水、涟东两县合并,仍名涟水县,属淮阴专区。

1958年各乡建办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同年3月,将六塘、花园、硕湖、新集、百禄五乡从涟水县划出,归属新成立的灌南县。

1970年,淮阴专区改为淮阴地区,涟水属淮阴地区。

1983年1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涟水属淮阴市。

2001年2月,原淮阴市改淮安市,涟水属淮安市。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涟水县下辖4个街道、12个镇。[7]

区划详情

4个街道:涟城街道、朱码街道、陈师街道、保滩街道。

12个镇:高沟镇、唐集镇、大东镇、五港镇、梁岔镇、石湖镇、岔庙镇、东胡集镇、南集镇、成集镇、红窑镇、黄营镇。[7]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涟水县地处江苏省北部,县城位于东经119°一119°35′,北纬33°45′-34°05′之间,黄淮平原东部,淮河下游,地处淮安、连云港、盐城、宿迁四市交界处,北至西北与灌南、沭阳两县相连,西与淮安市淮阴区接壤,南与清江浦区、淮安区相邻,东至东南与盐城市的响水、滨海、阜宁三县交界,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51.5公里,县域面积1678平方公里。

地形

涟水县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多为沙壤土质。

气候

涟水县地处苏北平原腹地,境内平野广畴,盐河纵观涟水南北,黄河故道(古淮河)沿县域东缘穿流而过。县城内涟漪湖、东湖、茵湖三湖相连。县城位于东经119°一119°35′,北纬33°45′-34°05′,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区内,基本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8]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年均气温5℃以上时间289天,年均无霜期213天。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年均降水量991.3毫米,雨日104天,年均相对湿度77%。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涟水县矿产资源发现的只有砖瓦用粘土,原有各类轮窑39座,小土窑、小立窑一百余座,在2006年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中,小土窑、小立窑已全部拆除,四座不具备保留条件的轮窑被拆除,另有两座轮窑限期保留。

全县轮窑厂多数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分布在31个乡镇办事处,历经多年釆挖,粘土资源已十分贫乏,占地总面积约8000亩,年工业总产值约7000万元(2006年)。

土地资源

涟水县2005年实有耕地面积127.5万亩,其中旱田58.1万亩,水田69.4万亩。

人口

2021年,年末全县总户数为31.64万户, 户籍总人口为109.85万人;男女人口性别比为109.2:100。全年人口出生率为5.44‰,人口死亡率为9.3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7‰。年末常住人口82.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6.60万人,乡村人口35.87万人,城市化率为56.50%,比2020年上升0.45个百分点。[2]

涟水县境内有汉、回、藏、满、壮、朝鲜、侗共7个民族。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洪然[6]

经济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洪然[6]

综述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0.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3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78.66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297.45亿元,增长15.1%。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13.0:41.2:45.8转变为11.4:42.9:45.7。

2021年,全县人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636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名义增长18.5%。

2021年,当年新办私营企业3292户,同比增长46.1%。全年新增就业6386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4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8%,保持较低水平。[2]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56亿元,比2020年增加5.66亿元,增长5.8%。

2021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11.98万亩。其中,小麦面积96.63 万亩,比上年增加0.31万亩,增长0.3%;水稻面积91.29万亩,比上年增加3.43万亩,增长3.9%。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总产量96.82万吨,较上年增加8852吨,增长0.9%。其中,小麦产量36.5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水稻产量53.03万吨,增长3.5%。全年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12万亩,油料总产量2.89万吨,增长4.0%。全年蔬菜种植面积37.30万亩,增长5.3 %;蔬菜总产量105.45万吨,增长9.7%。

2021年,全年四旁植树100万株,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绿化造林1.40万亩,年末林木覆盖率24.2%。全年生猪出栏50.76万头,比上年增加4.60 万头,增长10.0%;禽蛋产量1.74万吨,比上年略有下降。水产品总产量2.33万吨,增长28.6%。[2]

第三产业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91.84亿元,增长4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应税开票销售282.54亿元,增长31.8%;全部工业用电量12.71亿千瓦时,增长21.7%;工业入库税金21.67亿元,增长23.7%。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8.08亿元,增长43.5% ;实现利润42.43亿元,增长4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0.4%,产销率达95.5%。

2021年,全年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户,年末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214户。全年产值超亿元企业82户,比上年增加19户;开票超亿元企业62户,比上年增加8户;入库税金超千万元企业15户,比上年增加8户。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4.6%,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4.2%。今世缘“清雅酱香型白酒”获得第二批“江苏精品”认证。

2021年,年末拥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72户,其中当年新增 11户。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5.64亿元,增长11.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9.2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施工面积395.40万平方米,增长7.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146.19万平方米,增长386.9%;其中住宅建筑竣工面积111.31万平方米,增长335.6%。[2]

文化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67个,其中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242个。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5.32亿元,增长14.4%。其中完成工业投资130.62亿元,增长34.7%。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总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3.72亿元,第二产业投资 123.92亿元,第三产业投资67.68亿元,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8.0:59.5:32.5;制造业投资占第二产业投资比重为90.6%,比2020年上升1.4个百分点;高耗能投资占项目投资比重为 8.3 %,比2020年下降2.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投资总额比重达到75%;高技术产业投资比重为17.3%。房地产企业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65.37万平方米,增长61.7%。

内外贸易和服务业

202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73亿元,增长9.7%。全年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64户,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及大个体总数达到215户。实现销售收入242.00亿元,同比增长47.6%。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增长47.7%、43.9%、70.9%和74.7%。

2021年,全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5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4.2%。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82亿美元,增长43.8%;其中出口3.24亿美元,增长41.0%。

2021年,全年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8户,年末规上服务业企业总数达到141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5.22亿元,增长43.3%。其中规模以上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53.83亿元,增长85.2%。

交通和邮政业

2021年,全年实施重点城建交通类项目51个,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获得全省5A等次,创成省级农村物流示范县。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4.13亿元,同比增长2.6%。2021年末,全县拥有高速公路2条,国道1条、省道6条、县道26条、乡镇公路725条。公路通车里程2415.05公里。农村公路桥梁总数642座,其中:互通式立交桥1座、大桥13座、中桥164座、小桥465座。全县通航航道10条,其中干线4条;航道通航里程173.76公里,其中干线91.61公里。

财政、金融业

2021年,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3.52亿元,增长13.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49亿元,增长10.5%;税收收入21.98亿元,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为83.0%。

2021年,全年财政支出109.7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4.22亿元。在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17亿元,下降1.8 %;教育支出15.23亿元、科学技术支出0.39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9亿元、卫生健康支出9.37亿元、住房保障支出1.93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7.09亿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5.82亿元。

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43.18 亿元,增长11.4% ;其中住户存款322.12亿元,比年初增加41.07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为304家企业提供授信70.20亿元,新增企业贷款37.80亿元,增长24.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51.30 亿元,增长20.1%。其中短期贷款90.95亿元,比年初增加11.81亿元;中长期贷款168.09亿元,比年初增加26.05亿元。[2]

新区建设

2004年,新区投入75万元,铺设17公里通村砂石路,同时投资65万元,兴建小学综合楼,卫生院防保楼,财税楼;集镇东大门进行了开发,为许多民营大户提供了宜商宜居的建筑用地。农民文化技能培训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为1143平方米,上下四层,总投资48.1万元。培训中心于2003年11月建成并交付使用,为新区农民文化技能培训提供了良好场所。2003年,经济开发新区先后铺设黄庄、中哨,西哨等村11条砂石路,全长共计30公里,总投资120万元 ,使新区村村通上砂石路的多年愿望一朝实现。县交通局、建设局帮扶新区乔洼村建成高标准水泥路3公里,总投资78万元。2003年,在市交通局大力帮扶下,敬老院新建厨房4间,填了废水塘,新增菜田4亩,铺设了水泥路,还新建两座点式公寓,可供16名老人居住,总计投入达45万元。

涟水区位独特、交通便捷。涟水地处沿海地区大开放、大开发的交叉地带,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位于四市八县区交界处,市场辐射人口2000万。

民间文化

地方特产 

淮海琴书、淮海锣鼓、麒麟调、淮海戏、民间小调。

交通

鸡糕

鸡糕是涟水县城传统名菜,已有几百年历史。以鸡胸脯肉为主料,配以鳜鱼肉、鲜虾仁、鸡蛋清、山药、豆粉、葱姜汁、精盐、味精等辅料,制作而成。其主要工序是先将鸡胸脯肉与鳜鱼肉放在清水中浸泡去血,捞起晾干后斩成肉泥(越细腻越好),然后放入辅料和水,用力搅拌到不动程度,按3厘米左右厚度均匀摊在蒸笼里,上面涂上鸡蛋黄,用小火蒸熟,即做成鸡糕。鸡糕可切块收藏备用。食用时,将鸡糕切成长方形薄片,开水下锅,一滚即盛盘上桌。其色泽艳丽,粉嫩如酥,味道鲜美,故又有“酥鸡”之称。

捆蹄

捆蹄,是涟水县的特产,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捆蹄以精选的猪蹄膀瘦肉、干的猪小肠衣为主料,配以桂皮、丁:香、 八角、花椒、茴香、肉果、甘草、橙皮、砂蔻、豆仁、火硝、黄酒、冰糖、精盐、味精、葱姜、麻油、酱油等18种辅料,精心制怍而成。其工序 大体是先将新鲜的蹄膀瘦肉洗干净,切成长条,再将配料按一定比例配备并捣碎,撤在切好的肉片上,搅拌均匀。然后,放进酱油里浸泡数小时,捞起来用剪开的干小肠衣分别裹成网柱状。用绳子(草绳最好),密密捆紧,再放回原汤里煮熟,捆蹄就做成了。做成的捆蹄每个重约400~500克,长约l8~20厘米,直径4厘米左右。食用方法是用快刀将捆蹄横断切成薄片,扣于盘中,作为冷盘。或采用其它方法亦可。其色泽酱红,层次分明,香醇味美,口感丰富,食之不腻,是下酒的好菜。并且,捆蹄还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维生素、肌纤维,具有改善人体细胞的营养状况和新陈代谢的怍用。同时,还具有益精、补血、滋润皮肤、光泽毛发等功能。

活珠子

活珠子是孵了十二三天小鸡的鸡蛋在人工中止其发育后形成的活体胚胎。“弘保牌”活珠子是本县保滩镇张渡村弘保禽业合作社生产的地方名特产品,畅销县内外,已成为各大中小饭店必备的上等佳肴,同时也是人们馈赠亲友的“时髦”礼品。经南农大营养学家鉴定,“弘保牌”活珠子尝后感觉鲜嫩无比,其氨基酸、球蛋白等营养含量极高,而且容易消化吸收。

新区建设

公路

2004年,新区投入75万元,铺设17公里通村砂石路,同时投资65万元,兴建小学综合楼,卫生院防保楼,财税楼;集镇东大门进行了开发,为许多民营大户提供了宜商宜居的建筑用地。农民文化技能培训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为1143平方米,上下四层,总投资48.1万元。培训中心于2003年11月建成并交付使用,为新区农民文化技能培训提供了良好场所。2003年,经济开发新区先后铺设黄庄、中哨,西哨等村11条砂石路,全长共计30公里,总投资120万元 ,使新区村村通上砂石路的多年愿望一朝实现。县交通局、建设局帮扶新区乔洼村建成高标准水泥路3公里,总投资78万元。2003年,在市交通局大力帮扶下,敬老院新建厨房4间,填了废水塘,新增菜田4亩,铺设了水泥路,还新建两座点式公寓,可供16名老人居住,总计投入达45万元。

涟水区位独特、交通便捷。涟水地处沿海地区大开放、大开发的交叉地带,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位于四市八县区交界处,市场辐射人口2000万。

铁路

公路方面,京沪高速公路、宁连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3条高速在境内汇合,G233国道3条国道、5条省道穿境而过;县城距连云港、南京、上海、北京分别仅需45分钟、2.5小时、5小时和8小时车程。

水运

高速铁路

  • 连淮扬镇铁路<在建>(共设1个高铁站有涟水站)
  • 徐宿淮盐城际铁路<在建中>(共设1个高铁站)

普速铁路

  • 新长铁路<运营中>(共设1个客运站)

涟水交通规划,区域规划涟水交通规划,区域规划(6)铁路方面,新长铁路距县城仅25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苏北重要的铁路客货运中心——淮安火车站;经停涟水的连淮扬镇铁路已经全线建设中,预计2019年9月建成通车;以及也经停涟水的徐宿淮盐城际铁路已经建设中,预计2019年12月建成通车,在不久的将来,涟水人民将会在家门口就可以坐上通往、南京、北京、上海的高铁。

航空

水运方面,黄金水道盐河贯穿全境,南连长江,北入黄海,正在进行三级航道改造,单体通航能力将达到1000吨,距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港口仅100公里。淮安涟水港区盐河码头位于县经济开发区,一期工程岸线长410米,设计年吞吐量120万吨,9个泊位。

社会

淮安涟水机场淮安涟水机场淮安涟水国际机场位于县域内,为江苏省重要的国际支线机场,已开通北京大兴、上海虹桥、上海浦东、广州、宁波、厦门、西安、重庆、武汉、深圳、温州、长沙、普吉等39条客货运航线,年客运量已达230多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万多吨。

教育事业

卫生事业

涟水县第一中学涟水县第一中学

2021年,年末全县拥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所,普通中学46所,小学56所;在校学生分别为1.29万人、5.71万人和6.86万人。全县拥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520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5288人,普通小学专任教师463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7%。

2021年,年末拥有幼儿园116所,其中公办幼儿园44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72所。在园幼儿数26931人,幼儿专任教师1932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9.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2]

主要中学

涟水中学、郑梁梅高级中学、涟水一中、涟水县第四中学、圣特外国语学校、金城外国语学校。

主要小学

涟水县实验小学、幸福里实验小学、南门小学、向阳小学、涟城中心小学、四中附小。

文化体育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1年,率先试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成功入选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创建名单,五港卫生院创成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新建“乡贤名医”工作室5个,建成标准化发热门诊8个。常住人口新冠疫苗接种实现“应接尽接”。组建涟水机场疫情防控专班,空地联动机制运行顺畅。年末拥有卫生机构数481个,比2020年末增加8个。481个卫生机构中有医院8个,卫生院1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卫生机构年末拥有床位4868张。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08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105 人,注册护士2255人。[2]

科技环境

2021年,深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设立“中国作家·红日文学奖”,全民阅读氛围日益浓厚,县淮剧团荣获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全县拥有图书馆总馆1个,分馆18个,淮安书房1座。图书馆藏书39.33万册,其中总馆藏书28.50万册,分馆藏书10.83万册。

2021年,新建体育公园2个、健身步道15公里;拥有各类运动员共计137人,其中武术运动员26人,花式篮球运动员84人,自行车运动员27人。全年举办各类比赛95次,参加市以上比赛165人次。获得国家级奖牌7枚,其中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2枚;获得省级奖牌6枚,其中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1枚。为市级以上输送运动员6名。[2]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年实现专利授权1698件,新增注册商标企业439户,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新认定省级企业研发机构3家,获批市级“科创综合体”1家,今世缘酒业被评为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11户企业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评定,5人入选省“双创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2021年,全年新改建公厕6个;提标改造红窑、黄营2个污水处理厂;完成74个行政村、447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农村生态河道45条。新创国家卫生镇1个,建成省级健康镇1个、卫生镇2个、特色田园乡村3个、绿美村庄8个。建成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2个,全县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86.0%;6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67%。全县PM2.5平均浓度均值为32.2微克/立方米,下降15.0%,首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6天,优良率83.8%,增长5.9%。[2]

旅游

2021年全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7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缴费人数6.2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缴费人数7.4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5.6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覆盖率为99.7%;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4.94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残疾人“两项”补贴等1.90亿元。

2021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470.5元,比上年增加2650.4元,增长10.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20.4元,比上年增加3107.43元,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18.7元,比上年增加1996.91元,增长10.8%。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218元,比上年增加3023.8元,增长21.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877.2元,比上年增加3595.2元,增长19.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557.7元,比上年增加2346.7元,增长23.0%。[2]

著名人物

涟水县风光涟水县风光(20)涟水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妙通塔、能仁寺、状元桥、月塔、米公洗墨池等古迹。城内涟漪湖、东湖、茵湖三湖相连。五岛公园八景远近闻名。

妙通塔和能仁寺

涟水妙通塔和能仁寺与一般塔、寺不同:一是由皇帝御赐名字和匾额,二是宝塔建筑结构工艺奇特。能仁寺位于涟水县城中山路西首,距淮安市-纪念馆约30公里,南濒碧波荡漾的古黄河,东依风光旖旎的涟漪湖,西临通贯南北的宁连高速公路,昔日誉为“涟水八大景点”之一。能仁寺始称“文殊院”,后改“承天寺”(又名“承天院”),宋仁宗时易名为“能仁教寺”,简称“能仁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该寺始建于唐初,距今至少有1300多年历史;寺内妙通塔,始建于公元1023年,至今已有980多年历史。

五岛湖公园

五岛湖五岛湖涟水五岛湖公园建于一九三零年,占地1283亩,其中水面846亩。由丰乐岛、同乐岛、米公岛、西苑岛、夕照岛五岛组成。五岛公园是水的世界、花的世界、鸟的世界、神话的世界。它处处有迷人的景点、处处有醉人的芬芳,它给人美的享受、给人神奇的通想。

欣欣生态农业观光园

淮安市欣欣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涟水县保滩镇十堡村,距淮安市商业中心约12公里,离规划中的淮安机场约15公里。观光园总规划面积3000亩,首期规划建设范围1000亩,投资额1.0831亿元。园区彰显大自然、纯生态、活文化、新体验、真生活的休闲农业特色,集高效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为一体,体现观光与休闲、度假与体验、健康与时尚、美食与美景的完美结合,融生态、农耕、民俗、美食、名人、教育、军事、建筑、宗教诸多文化于观光项目,成为淮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和乡村休闲度假的首选。

词条图册

涟水自古人才辈出。古代名人有陈登、王义方、徐有功等,近现代名人要人有顾祝同、李干成、罗运来、陈书同、陈登科、朱一苇、李源潮、翟虎渠、芮杏文、黄璜、马绍孟、吴强、马树礼、蒋志平、郑兆财、李连庆、徐新华、羊子林、罗一民、朱铭佐、祝尔康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