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舍穴

府舍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中文名 府舍穴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肤由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分布。皮下组织内有旋髂浅动、静脉。在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有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由上外方向内下方走行。腹腔内,穴位对应器官有盲肠与阑尾(右侧),乙状结肠(左侧)。所以,不可由腹膜下筋膜再穿腹膜壁层深进。

【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藏象】

水液由腹内外出腹表。

润脾之燥,生发脾气。

【方例】

子宫脱垂:关元、府舍、阴陵泉。

腹满:府舍、足三里、三阴交。

【刺灸】直刺或斜刺0.5~1.5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

【其它】足太阴、厥阴、阴维交会穴。

穴位释义

脏腑中的阴性水液由本穴外出脾经。

府舍。府,脏腑也。舍,来源之意。府舍名意指本穴气血来源于体内脏腑。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阴维脉相通,体内的阴维脉的水液外传本穴,本穴的气血物质部分是来源于脏腑,故名府舍。

功能主治

腹痛,疝气,积聚。

取穴方法

仰卧位,在冲门上0.7寸,任脉旁开4寸处取穴。

穴位配伍

配气海治腹痛。

临床运用

现代用于治疗:子宫脱垂,肠炎,阑尾炎,脾肿大,便秘,腹股沟淋巴结炎,附件炎,睾丸炎。

日常保健

术者以一手或两手的四指的掌侧并置于腹部左或右侧 的腹哀、章门穴处,经关门、太乙、商曲横摩至另 一侧的腹哀、章门穴处止,反复横磨上腹部5~8分 钟。然后,术者以一手掌指置于患者下腹部左或右 髋骨内缘的五枢、府舍穴处一侧,经水道、气海穴、 关元横摩到另一侧的五枢、府舍穴处止。反复横摩 小腹5~8分钟。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