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炎主要由导管狭窄或堵塞所致,主要引起堵塞的原因为颌下腺导管结石,所以颌下腺炎常与涎石并发。
颌下腺炎常因导管结石堵塞引起,也可因其他导物如骨片、麦芒等进入导管所致。引起涎液排泄不畅,口腔细菌逆行感染的结果。由导管进入的细菌性感染在临床也可见到。
颌下腺炎多见慢性,亦可急性发作。急性颌下腺炎为一般急性炎症之症状,患者口底肿胀疼痛,颌下三角处红肿。颌下腺导管口红肿,压迫颌下腺有脓液或炎性液体流出。全身症状为发烧,呼吸及脉搏加快,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患者可反覆急性发作,同时可转向慢性。触诊患者颌下腺导管处有时可及硬的结石,X线摄片有时可发现阳性结石。
1.对单纯早期颌下腺炎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慢性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和“B”。
1.病原治疗(去除涎石、导管扩大术)。
2.物理治疗。(理疗)
3.抗生素治疗。
4.对症支持治疗。
5.重者可作手术摘除颌下腺。
急性颌下腺炎6.早期轻型病例以口服抗生素和其他辅助为主。
7.重型病例以静脉用药,注意支持疗效和防止并发症。
8.慢性病例应采用病因治疗,抗生素,支持对症等综合治疗。
9.累发病例应考虑外科切除。
【治愈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2.好转:症状减轻。
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1.发热,全身不适,血白细胞计数增多。
2.颌下区肿胀,疼痛,颌下腺肿大,压痛。
3.患侧舌下区红肿,导管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4.慢性者可有颌下区反复肿痛史,颌下腺肿大,质稍硬,轻压痛。
5.颌下腺导管口轻度红肿,有脓液或混浊液排出。
6.口底咬合片可能显示导管结石。
1.慢性颌下腺炎,表现为颌下区肿块,有反复肿大的病史,包块直径一般不超过2cm,颌下腺导管口正常,无进食后肿大及涎绞痛症状,X线造影摄片检查为正常颌下腺影像。
2.颌下腺肿瘤,常表现为持续性增大,一般无炎症表现,抗炎治疗无效,恶性肿瘤常累及舌神经,舌下神经,面神经下颌缘支引起相应的功能障碍,颌下腺造影可见占位性病变。
3.急性牙源性颌下蜂窝织炎,与急性颌下腺炎一样表现为急性炎症,但无慢性颌下腺炎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口腔有明显的牙源性病灶。
由于颌下腺导管由后下向前上走行,因此涎液排泄缓慢,易于形成结石,加之导管口暴露在口底区,逆行感染机会多,故颌下腺炎常伴有颌下腺导管结石。
该病常与涎石并发,因此,预防的关键是注意口腔卫生,多饮磷化水,防止涎石形成,慢性颌下腺炎者,如反复发作,疗效不佳,则应考虑手术治疗。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