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民

杨华民

中文名 杨华民
出生日期 1963年11月
教育背景 长春理工大学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履历

198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同年分配至长春理工大学计算中心工作。

1986年,由长春理工大学选派到美国进修,学习VAX8600计算机。

1992年09月,考取吉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1995年04月,获得硕士学位。

2001年考取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工程博士研究生。

曾任长春理工大学计算中心副主任、计算机系副主任、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电信分院副院长、院长,长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兼软件学院院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等职。

2015年03月至2015年12月,任长春理工大学副校长。

2015年12月至2018年04月,任长春理工大学副校长、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馆长(兼)。

2018年04月至2020年08月,任长春理工大学副校长、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馆长(兼),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

2020年08月,任长春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3]

任免信息

2018年10月,长春理工大学官网显示,杨华民任长春理工大学副校长[4]

2020年8月2日,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杨华民拟任省属本科院校行政正职[5]

2020年8月,吉林省政府决定,任命杨华民为长春理工大学校长(试用期一年),免去其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馆长职务[6]

主讲课程

杨华民先后主讲4门计算机本科主干课程和3门研究生课程,目前指导3名博士生和20余名硕士研究生。

主要贡献

1998年,杨华民教授组织创办了长春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研究所日益发展壮大,已经发展成为学校科研骨干单位,也成为吉林省高校系统规模最大的计算机软件专业研究所。

从2001年开始,杨华民教授积极探索国际化产学研合作之路。他先后两次到日本考察,促成长春理工大学与世界著名厂商日本日立医疗器械株式会社签定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在我校创建了致力于医用软件研究与开发的“医用软件共同研究室”,日方每年为该研究室提供1200万日元的研究经费。

荣誉记录

杨华民教授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吉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5次,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吉林省教育技术成果一、二等奖各一次,长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中国兵工学会第七届青年科技奖等奖励。

2001年,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新世纪吉林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

2002年,被吉林省委、省政府评为吉林省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被国家教育部评为优秀骨干教师。

2004年,被吉林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评为吉林省创业先锋,被吉林省总工会评为吉林省职工创新能手。

2005年,由吉林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主办,吉林电视台《成功》栏目承办的大型活动中,被评选为“感动吉林十大创业人物”。

2006年,当选感动吉林十大创业人物,并被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7年,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2008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荣誉称号。

2011年,评为吉林省第三批高级专家,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十一五”国家计划项目执行突出贡献奖;

2012年,评为吉林省学科领军教授;

2014年,认定为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

研究方向

计算机仿真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信息管理系统

人物论著

  • 《空间光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吉林出版集团,2008年

  • 《计算机视觉中的运动检测与跟踪》,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

  • 《微创手术中的计算机导航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

  • Temporal broadening of optical pulses propagating through non-Kolmogorov turbulence. Optics Express[J],2012.7,20(7): 7749~7757,SCI检索

  • Use of variance shadow map to accelerate ray tracing.Lecture Not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J],2012.21,29:7~12

  • Second-order statistics of Gaussian Schell-model pulsed beams propagating through atmospheric turbulence.Optics Express[J], 2011.8,SCI:800DF,影响因子:3.749

  • Coupling plane wave received by an annular aperture into a single -mode fiber in the presence of atmospheric turbulence.APPLIED OPTICS[J],2011.1,Vol.50(3),pp307-312,SCI:710JK,影响因子:1.703

  • Effects of annular -aperture receiver on angle-of-arrival fluctuations of plane waves. Optics Letters[J],2010.6,Vol.35(1), pp1731-1733,SCI:603TG,影响因子:3.30

  • Optimization criterion for initial coherence degree of lasers in free-space optical links through atmospheric turbulence. Optics Letters[J],2009.2,Vol.34(4),pp419-421,SCI:420JF,影响因子:3.05

  • Mitigation of turbulence -induced scintillation noise in free-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links using Kalman filter. CISP 2008,2008.5,pp470-473,EI:083911584040

  • Key Technologies and System Development Method of Virtual Endoscope.ISPDI,2007,EI:081411179525

  •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multi-features and parallea neural network computation.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7.9,SCI:BGS70,EI:080311023569

  • 大气信道部分相干光通信链路性能分析与优化.电子学报,2009.8, EI:20093812326523

  • 飞机对卫星激光通信上行链路建模与功率分析.通信学报,2008.1, EI:20080911124404

  • The research of computer simulation on the process of APT on space laser communication.Optoelectronic Devices and Integration,2004.11, EI:05249158755

  • The model of the atmospheric effects on the las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plane and ground and its simulation research. Optoelectronic Devices and Integration,2004.11, EI:05249158754

  • Optimized Linear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Neural Networks on Object Recognition. Electronic Imaging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2002.11, EI:7638481

  • Regression Modeling in ANN and Its Application on Analyzing Dynamic State of Groundwater Level.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1999.9, EI:6705023

  • 光学经济公差的计算机优化处理.兵工学报,1998.10, EI:98074284430

  • 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种文字识别系统的集成方法.兵工学报,1998.4, EI:9903461892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