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兔穴功能:祛寒湿,利腰膝。
主治:腰膝冷痛,下肢麻痹不仁,脚气,寒疝,狂邪鬼语,风劳气逆,少气。
定位: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处。 当股直肌肌腹中。
取穴:正坐屈膝位,在膝髌上缘上6寸。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的连线上取穴。
胃经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
伏兔穴伏,停伏、降伏也。兔,卯木也,风也。伏兔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本穴物质为气冲穴、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湿风气,至本穴后风停气息,随风气飘扬和随经水冲涮的脾土微粒沉降堆积,如停伏之状,故名伏兔。
配肝俞,有温经行气的作用,主治寒疝;
伏兔穴配髀关、阳陵泉、足三里,有温经散寒的作用,主治膝腿冷痛、无力。
现今常用于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炎,荨麻疹,股外侧皮神经炎。
伏兔穴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心跳每分钟在60-80次之间,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心跳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这时可以赶紧用掌根按揉伏兔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