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下军州,又称投下军州,是契丹、辽朝贵族的领地,是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组织。头下州县的名称有些仍沿袭原州县的旧名。头下州县也按人口多少区分为州、军、城、县、堡等。它的分布很广,主要在今辽宁、吉林省辽河以西至阜新地区,这是契丹的传统居住地。头下军州自辽圣宗后,渐纳入国家经济正轨。由于头下军州是贵族以俘掠或受赐的人口和自己原有的部曲,在自己割占或分赐的土地上建立,因此又称为“私城”。
辽的宗室、外戚、大臣和所属部族首领中立有战功的人,以其所分得的或所俘获的人口,设置头下军州,是一种军事行政的联合组织。大的州都修城,所俘获的多数为渤海人,大部分被安置适宜耕地的地区;有技术的从事手工业。从事农耕的一方面向州的贵族交实物地租,还向政府交课税。投下军州的官吏,除节度使外,由各州贵族委派。十世纪末期(辽圣宗时),中央集权加强,以前建立的一些投下军州,逐渐收归中央管理。
9世纪末,遥辇氏痕德堇可汗时,于越耶律释鲁把俘掠的党项、吐谷浑人口安置在契丹腹地,建立越王城,这是见于文献的最早的一个头下城。在辽朝创立前后,战争频繁,契丹贵族都可以俘掠人口以为己有。他们把这些俘掠得来的人口安置在后方,建立了若干私城。后来,最迟从辽太宗耶律德光会同三年(940)起,经朝廷准许,有些规模较大的私城建州、设军、置官,成为头下军州。规模次于军州的还有县(城)和堡,共分三等。只有亲王、国舅、公主的头下军州可以建筑城郭,其余的头下军州只是一些寨堡和农庄、牧场。最大的一个头下军州约有一万户,一般的头下军州每个只有一两千户或两三千户。个别汉族的大臣也拥有头下军州。如韩匡嗣和其子韩德让都有自己的头下军州。
头下军州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既依附于领主,又隶属于朝廷的二重性。刺史由领主提名报请朝廷任命,他们是领主的私人部曲,但是节度使必须由朝廷选派。头下军州的属户,多数是称为部曲的依附农民和依附牧民,少数是奴隶。头下部曲既纳课于领主,又输租于朝廷,所以他们又号称二税户。头下军州征收的商税,一般为领主所有,但是酒税最迟从辽圣宗耶律隆绪时起必须输纳给上京盐铁司。大的头下军州领主有私甲,但是由朝廷统一调度。
辽宋澶渊之盟前,因之其总的趋势是逐渐减少。综合《辽史》和《契丹国志》的有关记载,可考知的头下军州约有四十个,它们创设的年代或早或晚,持续的时间或长或短。
辽末,州、县两级的头下行政区域已近乎绝迹,而同时,辽朝斡鲁朵的属邑大增。这个此消彼长的变化,说明了辽朝皇帝坚持奉行“强干弱枝”政策,显示了契丹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趋向。
头下军州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既依附于领主又隶属于朝廷的二重性。投下军州的户口,一面依附本王,一面归政府统治,随着封建因素增长,投下户演变成“二税户”。
在辽宋澶渊之盟前,头下军州较多。其后,战争较少,俘虏来源减少,很难再用俘掠的人口来增置头下军州,因之头下军州总趋势是在减少。至辽末时近乎绝迹。
头下军州名称 | 所在地点 | 建立者或所有者 | 所封食邑 |
徽州宣德军 | 中京道宜州北二百里 | 景宗女秦晋大长公主 | 拥有媵臣万户 |
成州长广州 | 中京道宜州北一百六十里 | 圣宗女晋国长公主 | 媵臣四千户 |
懿州广顺军 | 东京道罗州东北二百里 | 圣宗女燕国长公主 | 媵臣四千户 |
渭州高阳军 | 东京道显州二百五十里 | 驸马都尉萧昌裔 | 媵臣一千户 |
壕州 | 东京道显州二百二十里 | 国舅宰相建 | 汉民六千 |
原州 | 东京道东北三百里 | 国舅金德建 | 汉民五百 |
福州 | 原州北二十里 | 国舅萧宁建 | 汉民三百 |
横州 | 辽州西北九十里 | 国舅萧克忠建 | 牧民二百 |
凤州 | 东京道韩州北二百里 | 南王府五帐分地 | 四千户 |
遂州 | 南京道檀州西二百里 | 南王府五帐放牧地 | 五百户 |
丰州 | 上京南三百五十里 | 遥辇氏僧隐牧地 | 五百户 |
顺州 | 东京道显州东北一百二十里 | 横帐南王府建 | 燕蓟一千户 |
闾州 | 辽州西一百三十里 | 罗古王牧地 | 一千户 |
松山州 | 上京南一百七十里 | 横帐普古王牧地 | 五百户 |
豫州 | 上京北三百里 | 横帐陈王牧地 | 五百户 |
宁州 | 豫州东八十里 | 横帐管宁王牧地 | 三百户 |
乌州静安军 | 上京道 | 北大王占牧地 | 一千户(后收归兴盛宫) |
宗州 | 东京道 | 耶律隆运以所俘汉民建 | 不详(后归文忠王府) |
贵德州宁远军 | 东京道(原汉襄平县) | 太宗时察割以所俘汉民置 | 不详(后以杀逆诛,军没收) |
双州保安军 | 东京道 | 太宗沤里僧王俘镇定民置 | 察割杀逆没入,属崇德宫 |
榆州高平军 | 中京道 | 太宗时横帐解里以俘镇州民置 | 圣宗开泰年间没入 |
川州长宁军 | 中京道 | 太祖弟耶律安端置 | 原名百川州,察割杀逆没入,隶属文忠王府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