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吃水

船舶吃水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船舶吃水(Draught)一般指 船舶浸在水里的深度。是指船舶的底部至船体与水面相连处的垂直距离,它间接反应了船舶在行驶过程中所受的浮力(或者说是船体及其货物等的重量,因为这与船体受到的浮力相等)。因此,船体的吃水深度越大,表明船船舶体载货的能力越大。类似的概念,在军事上对舰艇等有“排水量”。该深度根据船舶设计的不同而不同。吃水的大小不仅取决于船舶和船载所有物品,如货物、压载物、燃料和备件的重量,而且还取决于船舶所处水的密度。通过读取标在船艏和船艉的水尺,即Draught marks,可以确定船舶的吃水。

设计吃水和结构吃水

船舶的吃水分为设计吃水和 结构吃水,结构吃水比设计吃水大。

设计吃水:船体中部由平板龙骨下缘量至设计水线的上缘的垂直距离。

结构吃水:船体中部由平板龙骨下缘量至船舶夏季载重线的垂直距离。

船舶之所以设立设计吃水和结构吃水是因为,船舶设计的时候需要进行两大块的计算,分别是稳性计算和结构计算,前者保障船舶运营过程中的稳性安全后者保障船舶运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

稳性计算的时候需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时候的满载吃水定为设计吃水,在该吃水状态下考核航速,作为核算稳性的一个工况等。但是有时候船舶装载密度大的货物,比如钢板,货物重心很低,即使多装载,超过了设计吃水从稳性方面来讲也是安全的,于是就有了一个新的说法,重载,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重载时虽然稳性没问题可是按照设计吃水核算的结构在重载时是不安全的,于是在船舶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定义了一个结构吃水(大于设计吃水),按照结构吃水进行结构计算,这样以后运营过程中即使重载超过设计吃水,只要没超过结构吃水船舶也是安全的。

设立结构吃水还有一个目的,为以后船舶改装留有余地,毕竟船用设备可以随时更换,船体结构是要伴随整个船舶生命期的。

根据国际载重线公约的规定,还有相应的一些船舶吃水定义如下。

夏季吃水

符合国际载重线条约的夏季干舷规定的吃水,一般也是结构吃水。标记为T。

冬季吃水

比夏季吃水小T/48。

冬季北大西洋吃水

吃水图吃水图比船舶设计吃水小50mm。

热带吃水

比夏季吃水增加T/48。

淡水吃水

可比设计吃水增加: V(排水量)/40 吨厘米。

热带淡水吃水

可以比淡水吃水增加T/48。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