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杂多面手

勤杂多面手

外文名 Factotum
出品时间 2005
上映时间 2005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中文 名 勤杂多面手

勤杂多面手勤杂多面手(5)片  名 Factotum

年  代 2005

国  家 美国/挪威

类  别 剧情

导  演 Bent Hamer

制作成本:

$1,000,000 (estimated)

拍摄日期:

2004年6月14日 - 2004年7月17日

对白语言:

英语

剧情简介

故事围绕一个什么都在干的家伙,徘徊于洛杉矶努力去靠工作生活。不过这不妨碍他最大的兴趣——女人、酗酒、赌博和写作。[2]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莉莉·泰勒 Lili Taylor .... Jan

Jim Brockhohn .... Bartender

Jimmy Brockhohn .... Gambler

Chris Carlson .... Liquor Store Manager

马特·狄龙 Matt Dillon .... Henry Chinaski

Matthew Feeney .... Harry Berglund

Diane Kelson .... Woman on fire escape

Adrienne Shelly .... Jerry

Fisher Stevens ....

玛丽莎·托梅 Marisa Tomei ....

Joseph Courtemanche .... Bouncer in bar scene

Christopher Day .... 2nd Man Placing Bet

Geoff Schilz .... Man placing bet

Jim Westcott .... Cab Driver

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本特·哈默

Bent Hamer

编剧 Writer

查尔斯·布考斯基 Charles Bukowski - (novel)

本特·哈默 Bent Hamer - (written by) and

Jim Stark - (written by)

制作人 Produced by

本特·哈默 Bent Hamer - producer

Jim Stark - producer

Christine Walker - executive producer

Christine K. Walker - executive producer[3]

主演简介

马特·狄龙

1964年生在纽约新罗谢尔。在14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星探发掘从此走上屏幕,1979年出演他的处女作《大河边缘》,此片是一部描写问题少年的电影。

  狄龙1982年时已经是很有名气,同年在影片《手足情深》扮演一个失去父亲的乡村男孩。1983年同一些年轻演员共同出演了影片《局外人》,同年又拍摄了影片《斗鱼》而受到瞩目。1984年参加拍摄了影片《冲击》。1985年首次尝试动作片,参加拍摄了惊悚片《飞越东柏林》。此后他开始转型,极力向严肃角色挑战,拍摄了一部关于吸毒者的具有浪漫色彩的影片《迷幻牛郎》,本片的调子处理得相当低沉苦闷,对年轻人空虚无助只以乱吃药作为发泄的悲剧刻划得十分深刻,主题具教化意味。之后参加了一些影片,但反映平平。直到1993拍摄的影片《华盛顿城堡的圣徒》,在片中出色的饰演了一个精神分裂的年轻人。同年又拍摄了浪漫喜剧片《红娘先生》。

  1995年与导演加斯·范·桑特再次合作,在惊悚片《爱的机密》扮演了妮可·基德曼的丈夫,与妮可·基德曼大演对手戏。1998年忙碌的他以出色表现出现在影片惊悚片《玩尽杀绝》中。2001年拍摄了黑色喜剧片《放电无罪》。2002年又首次作为导演完成了惊竦片《幽灵城市》,2005年出演的《撞车》为他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近几年陆续有新作问世。

莉莉·泰勒

生于伊利诺斯州,其貌不扬的莉莉·泰勒演技却十分出色。她的演出经验相当丰富,10岁时便开始演出舞台剧及电视剧。大学时她一直在外演戏赚钱,因遭学校禁止她中途退学。之后她创建了自己的剧团,并亲自担任导演。1988年,她踏入影坛出演了自己的处女作《天下父母心》,之后她时常参与独立制片的演出,与诸多名导演有过合作。2005年因主演电影《勤杂多面手》获得哥本哈根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获奖记录

本片获哥本哈根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上映时间

  • 挪威Norway

    2005年4月12日    ......   (Trondheim Kosmoram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挪威Norway

    2005年4月29日   

  • 以下按上映日期先后排序

  •  

    法国France

    2005年5月14日    ......   (Cannes Film Festival)

  •  

    捷克Czech Republic

    2005年7月3日    ......   (Karlovy Vary Film Festival)

  •  

    法国France

    2005年7月6日    ......   (La Rochelle Film Festival)

  •  

    丹麦Denmark

    2005年8月23日    ......   (Copenhage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芬兰Finland

    2005年8月26日   

  •  

    菲律宾Philippines

    2005年8月27日    ......   (Cinemanil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芬兰Finland

    2005年8月28日    ......   (Espoo Film Festival)

  •  

    巴西Brazil

    2005年9月23日    ......   (Rio de Jane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波兰Poland

    2005年10月8日    ......   (Warsaw Film Festival)

  •  

    波兰Poland

    2005年10月21日   

  •  

    巴西Brazil

    2005年10月21日    ......   (São Paul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西班牙Spain

    2005年10月24日    ......   (Valladol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法国France

    2005年11月16日    ......   (Arras Film Festival)

  •  

    英国UK

    2005年11月18日   

  •  

    法国France

    2005年11月23日   

  •  

    德国Germany

    2005年12月8日   

  •  

    希腊Greece

    2006年1月12日   

  •  

    瑞士Switzerland

    2006年1月19日    ......   (German speaking region)

  •  

    爱沙尼亚Estonia

    2006年1月20日   

  •  

    匈牙利Hungary

    2006年1月26日   

  •  

    意大利Italy

    2006年1月27日   

  •  

    比利时Belgium

    2006年3月1日   

  •  

    捷克Czech Republic

    2006年3月16日   

  •  

    丹麦Denmark

    2006年3月31日   

  •  

    中国香港Hong Kong

    2006年4月11日    ......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荷兰Netherlands

    2006年4月20日   

  •  

    美国USA

    2006年8月18日    ......   (limited)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 1.  Canal+ [法国]  
  • 2.  MBP (Germany) [德国]  
  • 3.  arte   
  • 4.  Norsk Filmfond [挪威]  
  • 5.  Norsk Filmstudio [挪威]  
  • 6.  SF Norge A/S [挪威]  
  • 7.  Mikado Films   
  • 8.  Pandora Filmproduktion GmbH [德国]  
  • 9.  Celluloid Dreams [法国]  
  • 10.  Norwegian Film Institute [挪威]  
  • 11.  Network Movie Film-und Fernsehproduktion [德国]  
  • 12.  Bulbul Films   
  • 13.  StarkSales Inc. [美国]  

发行公司

  • 1.  IFC Films [美国]  (2006) (USA) (theatrical)
  • 2.  Cinemien [荷兰]  (2006) (Netherlands) (theatrical)
  • 3.  Frenetic Films [瑞士]  (2005-2006) (Switzerland) (theatrical)
  • 4.  Hollywood Classic Entertainment [捷克]  (2006) (Czech Republic) (theatrical)
  • 5.  ID Distribution [法国]  (2005) (France) (theatrical)
  • 6.  Picturehouse [美国]  (2006) (USA) (theatrical)

相关影评

这个世界人人都需要有工作,或者说,人人都需要有收入。被美国文坛放逐一生的“垮掉派”作家查尔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毕生几乎没有“正正经经”的工作,就像《勤杂多面手》里的男主人公。虽然现在大家都说,他和格鲁亚克一样伟大。

无论是2005年的《勤杂多面手》还是1987年的《酒心情缘》,担任编剧的查尔斯·布考斯基都将男主人公命名为Henry Chinaski,令人想起成名前同样穷困潦倒的亨利·米勒。与亨利· 米勒一样,查尔斯·布考斯基流淌着德裔日耳曼人的血统,在美国长大,大学没念完就自动退学,拒绝朝九晚五,抱着写伟大作品的大志,乐当无名小人物,混迹人间。

不工作可以,没收入不行。无论是《勤杂多面手》和《酒心情缘》里的亨利——他们都是布考斯基生活的写照——还是布考斯基本人,为生计所逼,自然什么都干过。雪弗莱公司的零工,小博物馆的临时看门人,报社编外校对,当然不排除厚着脸皮傍至少付得起房租和一罐啤酒的女人。一天二十四小时里,至少在二十三小时五十九分里他是个不务正业的混混,有一分钱就到下等酒寮狂饮啤酒和马蒂尼的无赖,喝醉滋事打架斗殴的恶棍,浪费时间,糟蹋自己。但当夜深人静,回到脏乱差的贫民窟公寓,听着爱人醉眠床上的鼾声,窗外酒馆招牌的红光在窗上闪烁,放上一盘莫扎特,Henry Chinaski或者布考斯基就披上了翅膀,从凡人变成了天使。他写诗、写小说,从掺和着酒精的血液里分泌出无比纯净的语言:“可我总是不停地想你,我感觉你像个胎儿似的在我腹中,我称之为爱情。”“我看见你饮一汪泉水,用你小小的、小小的蓝色的手,那源泉生在法兰西。”

绝大多数描写作家的电影都有矫揉做作的毛病,令观众觉得作家都是神经病。但《勤杂多面手》无此弊病。像查尔斯·布考斯基这样的作家,生性极端冲动,不善节制,是酒色之徒、好斗分子,但并不表明他们不知道社会为何物。在知识上,他们同样洞察人情世故,渴望讨别人喜欢,被社会承认,但不愿意为此改变自己,不愿意假装变成别人。《勤杂多面手》揭示出了这一点。一个描写作家的电影做到这样,就是好了。

布考斯基其人是个勤杂多面手,什么都写,诗、短篇、长篇、剧本。毕生住在南加州的贫民区,死前总算有了宝马。美国之外,几千万读者为之发狂。深谙艰辛的他给亨利设计了让人意难平的结局。“黑麻雀”出版社的女编辑慧眼识英雄后,Henry Chinaski没有收到稿费,他已被房东扫地出门了,看来有些人要一直倒霉到底。布考斯基似乎想说,好吧,不出名一点没什么,至少亨利按照自己的愿望活着,而且写了那么多,这就够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永远保持勇气。酒鬼就酒鬼,色鬼就色鬼,我就是我。波德莱尔不是说过,宁愿沉沦地狱,不愿虚无人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