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氏家祠

都氏家祠

中文名 都氏家祠
建筑格局 为中国传统的合院式建筑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都氏的祖先是蒙古族的一支,起初没有姓氏,只有官职名,祖先是一个名叫必里海的人。

在明朝嘉靖年间,焦系程编纂的《宁海州志》卷下“官守”部分记载:“元初有必里海,中统元年,海死,子抄儿袭;抄儿死,子不老赤袭。子孙遂家焉,子孙存姓曰‘都’。”

在北头村都氏家祠留存下来的《都氏族谱》中记载:“都氏系皇元宗室,始祖系必里海公,元初为宁海州达鲁花赤兼本州诸军奥鲁劝农事。必里海公卒,讳抄儿袭;抄 儿公卒,讳不老赤袭。嗣后,皇元鼎革,隐居于乡。明太祖存先代之后,赐姓曰‘都’,‘都’氏自此始而谱。”可证牟平都氏始祖为元初必里海,而都姓又是明太祖朱元璋赐予的。

必里海及其子孙三代,都是世袭的达鲁化赤,也就是汉语中的长官意,历时89年。现如今在北头村都氏家祠的大门上,年年都会贴同样的一幅对联,以示都氏家祠的由来:

奥鲁劝农,在元朝总执州事

以官为姓,至昭代世处海滨

在都氏家祠的正堂,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都氏宗谱。每年的春节和农历七月十五,都基开等几位负责祠堂事务的都姓老人就会将记载着历代都氏子孙的宗谱悬挂起来。

都氏家祠和大多数留存来的祠堂一样,平日里也总是十分寂寥,很少有人专门去光顾它,院子里一年到头总是空荡荡的。但是每当到了年底大祭时,祠堂里则高悬祖宗 画像,举族来拜。对他们来说,在家祠中举行的奠祀仪式并不是什么封建迷信,而是对已逝先人的一种追忆,一种感恩,一种思念,它想要强化的是希望后人不忘先人、回报根本的一种教育手段。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