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地消散、脓见消、喂脓膏、田薯、 石薯、水麻秧、拔脓膏、 山参、糯米草山三茄、生肉药
【名称考证】:地消散、脓见消、 咄脓膏(《生草药性各要》)、啜脓膏(《岭南采药录》)、石茹(《福州草药》)、田薯(《闽南民间草药》)、拔脓膏、生肉药、糯米藤(《广西药植名录》)、 粘榔根、水麻秧(《文山中草药》)
【分布量】: 约50种,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有11种(包括Gonostegia属),产西南部至东部,其中 雾水葛P. zeylanica(L. )Benn. 为民间 草药之一。
【引种状况】: 非引种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雾水甚的带根全革。
【性状】:性状鉴别 干燥带根全草,根系细小,主茎短,分枝较多,疏被毛,红棕色。叶膜质而脆,易碎,叶柄纤细。气微,味淡。
【药用部位】:露水葛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性味归经】:气微,味淡脾、大肠二经过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清肿排脓;利水通淋。主疮疡痈疽;乳痈;风火牙痛;痢疾;腹泻;小便淋痛;白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含漱。
【摘录】:《 中华本草》
雾水葛属图册(2) | 雾水葛属图册(2) |
雾水葛属图册(2) | 雾水葛属图册(2) |
叶互生,稀对生,边缘有牙齿或全缘,基出脉3条,钟乳体点状;托叶分生,常宿存。团伞花序通常两性,有时单性,生于叶腋,稀形成穗状花序;苞片膜质,小。雄花:花被片(3-)4-5,镊合状排列,基部合生,通常合生至中部,椭圆形;雄蕊与花被片对生;退化雌蕊倒卵形或棒状。雌花:花被管状,常卵形,顶端缢缩,有2-4个小齿,果期稍增大,有时具纵翅。瘦果卵球形,果皮壳质,常有光泽。染色体基数x=10,11,12,13,16。
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8种,自西南、华南分布至湖北、安徽南部,多数产西南。
1.《闽南民间草药》:露水葛,拔脓效力甚强,无脓者匆用之,以免增痛。
2.《生草药性备要》:散痈疳(疽)大毒疮,消毒,治乳痈乳岩,用根捶片糖敷之,又能凉血。止牙痛,捶汁和水含之。
3.《岭南采药录》:取茎叶搅汁,敷疮疽及火疮,消肿散毒排脓。又能治白浊,湿热痢,取其根煎服。
4.《广东中药》:今解毒,去湿,治风火牙痛,眼热,吐血。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痈疳(疽)大毒疮,消毒,治乳痈乳岩,用根捶片糖敷之,又能凉血。止牙痛,捶汁和水含之。
②《岭南采药录》:取茎叶搅汁,敷痈疽及火疮,消肿散毒排脓。又能治白浊,湿热痢,取其根煎服。
③《广东中药》Ⅱ:解毒,去湿。 治风火牙痛,眼热,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