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罗人

僧伽罗人

外文名 僧伽罗语:සිංහලජාතිය
主要分布区域 斯里兰卡
人种 印度-雅利安人
目录导航

信仰

  僧伽罗人大多信奉佛教,自公元前3世纪佛教传入后,斯里兰卡逐渐成为小乘佛教大本营,是东南亚上座部佛教的导源,东南亚各国佛教多属斯里兰卡大寺派法统。上座部佛教三藏于公元前 1世纪左右在斯里兰卡记录成书,并保留至今,是僧伽罗人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印度教在居民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大影响。僧伽罗人迷信运星,虔信兆头,乡间广泛流行巫术,并发展出一种“魔鬼舞”。

来历

  史家对僧伽罗先民的原居地众说纷纭,有来自孟加拉、巴基斯坦西北边境及古吉拉特等不同说法,甚至有人认为来自马来西亚。较为可靠的说法是:主要来自次大陆北部,系由多处多批移民融合,并吸收部分土著维达人,逐渐形成僧伽罗人。

分类

  僧伽罗人分为低地僧伽罗人(又称沿海僧伽罗人)和高地僧伽罗人(又称康提僧伽罗人)。前者居住在沿海平原,自16世纪起遭受殖民统治;后者生活在中部山区,在外强占据沿海平原时曾保持独立,坚持斗争达300多年,故保留较多的古风遗俗。种姓制度具有世俗性质,最高为瞿维种姓(耕种者),最低为罗陀种姓(洗衣人)。

文明史

  僧伽罗人有2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创造了可以引以自豪的物质文明,在水利灌溉方面尤为突出。有悠久的文学艺术传统,诗歌、绘画、建筑和雕刻有很高成就。教育普及,成人受教育率达85%。

经济

  国营资本主义种植园经济和小农经济并存。种植园栽培茶叶、橡胶和椰子;个体农民种植水稻、可可、咖啡和肉桂。

风俗

  社会以小家庭为单位。实行种姓内婚,多为父母包办。人死后火化,余烬盛陶罐安放。男子着白色长袖紧口短褂,下穿条格纱龙;妇女上穿浅色前襟短袖紧身衣,下裹长达5~6米的彩色纱丽,一端围绕下身,一端搭在肩上。

民主政治

  16世纪后,僧伽罗人历受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统治达440多年。为摆脱外国殖民统治和压迫,他们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坚持长期斗争,于1948年获得独立。早在公元前后,僧伽罗人就与中国人民有往来。5世纪中国高僧法显曾游学其地,带回重要佛经典籍。中国史籍称其地为“已程不”、“狮子”、“楞伽”等。

佛牙精舍

       僧伽罗人崇拜佛牙,中国史籍多有记载:

东晋法显《佛国记》:“城中又起佛齿精舍。皆七宝作……佛齿常以三月中出之。未出前十日。王庄挍大象。使一辩说人著王衣服骑象上击鼓唱言。”

       《大唐西域记》“王宫侧有佛牙精舍。高数百尺。莹以珠珍饰之奇宝。精舍上建表柱。置钵昙摩罗加大宝。宝光赫奕联晖照曜。昼夜远望烂若明星。王以佛牙日三灌洗香水香末。或濯或焚。务极珍奇。式修供养。”

       唐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其师子洲防守佛牙异常牢固。置高楼上几闭重关。锁钥泥封五官共印。若开一户则响彻城郭。每日供养,香华遍复。至心祈请,则牙出华上。或现异光。众皆共睹”

和中国关系

       东晋高僧法显在410年由南印度搭乘海舶到达狮子国。法显在此国住二年,求得《弥沙塞律》藏本,得《长阿含》,《杂阿含》,和一部《杂藏》。

       根据《梁书》、《宋史》记载,428年、670年、750年僧伽罗国曾到中国朝贡。

       唐代到过师子国的僧人包括益州成都义朗法师、益州清城僧人明远、襄阳禅师灵运、交州窥冲法师、慧琰法师、荆州江陵无行禅师(到师子洲观礼佛牙)、爱州大乘灯禅师、高丽僧哲弟子玄游等。

       明朝永乐七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皇上命正使太监郑和等赍捧诏敕金银供器等到锡兰山寺布施,并建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此碑现存于科伦坡博物馆。郑和访问锡兰山国时,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被郑和觉察,离开锡兰山前往他国。回程时再次访问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诱骗郑和到国中,发兵五万围攻郑和船队,又伐木阻断郑和归路。郑和趁贼兵倾巢而出,国中空虚,带领随从二千官兵,取小道出其不意突袭亚烈苦奈儿王城,破城而入,生擒亚烈苦奈儿并家属。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献亚烈苦奈儿与永乐帝,朝臣齐奏诛杀,永乐帝怜悯亚烈苦奈儿无知,释放亚烈苦奈儿和妻子,给予衣食,命礼部商议,选其国人中贤者为王。选贤者邪把乃耶,遣使赍引,诰封为锡兰山国王,并遣返亚烈苦奈儿。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