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林——青纱帐

甘蔗林——青纱帐

文学体裁 现代诗
作品名称 甘蔗林——青纱帐
创作时间 1960年——1962年之间
目录导航

原文

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

你为什么这样香甜,又为什么那样严峻?

北方的膏纱帐啊,北方的青纱帐!

你为什么那样遥远,又为什么这样亲近?

我们的膏纱帐哟,跟甘蔗林一样地布满浓荫,

那随风摆动的长叶啊,也一样地鸣奏嘹亮的琴音。

我们的青纱帐哟,跟甘蔗林一样地脉脉情深,

那载着阳光的露珠啊,也一样地照亮大地的清晨。

肃杀的秋天毕竟过去了,繁华的夏日已经来临,

这香甜的甘蔗林哟,哪还有青纱帐里的艰辛!

时光象泉水一般涌啊,生活象海浪一般推进,

那遥远的青纱帐哟,哪曾有甘蔗林的芳芬!

我年青时代的战友啊,青纱帐里的亲人!

让我们到甘蔗林集合吧,重新会会昔日的风云;

我战争中的伙伴啊,一起在北方长大的弟兄们!

让我们到青纱帐去吧,喝令时间退回我们的青春。

可记得?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发现:

住在青纱帐里,高粱秸比甘蔗还要香甜;

可记得?我们曾经有过一个大胆的判断:

无论上海或北京,都不如这高粱地更叫人留恋。

可记得?我们曾经有过一种有趣的梦幻:

革命胜利以后,我们一道捋着白须、游遍江南;

可记得?我们曾经有过一点渺小的心愿:

到了社会主义时代,狠狠心每天抽它三支香烟。

可记得?我们曾经有过一个坚定的信念:

即使死了化为粪土,也能叫高粱长得杆粗粒圆;

可记得?我们曾经有过一次细致的计算:

只要青纱帐不倒,共产主义肯定要在下一代实现。

可记得?在分别时,我们定过这样的方案:

将来,哪里有严重的困难,我们就在哪里见面;

可记得?在胜利时,我们发过这样的誓言:

往后,生活不管甜苦,永远也不忘记昨天和明天。

我年青时代的战友啊,青纱帐里的亲人!

你们有的当了厂长、学者,有的作了编辑、将军,

能来甘蔗林里聚会吗?——不能又有什么要紧!

我知道,你们有能力驾驭任何险恶的风云。

我战争中的伙伴啊,一起在北方长大的弟兄们!

你们有的当了工人、教授,有的作了书记、农民,

能回到青纱帐去吗?——生活已经全新,

我知道,你们有勇气唤回自己的战斗的青春。

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

你为什么这样香甜,又为什么那样严峻?

北方的青纱帐啊,北方的青纱帐!

你为什么那样遥远,又为什么这样亲近?

作者简介

郭小川,原名郭恩大,1919年出生于河北省丰宁县凤山镇(原属热河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均系教师。他幼年在家乡读书,随父读过两年私塾。1933年春,日寇进攻热河,全家逃亡到北平。1933年夏,考入官费的北平蒙藏学校。1934年春,考入北平东北中山中学。1935年夏,考入该校高级师范班。1936年夏,考入北平东北大学工学院补习班。1937年七七事变后离开北平到达太原,同年9月20日报名参加八路军,被分配到一二零师三五九旅。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至1945年,在延安马列学院、中央党校三部等单位学习,进修马列主义和文艺理论。1948年至1954年,先后任冀察热辽《群众日报》副总编辑,兼《大众日报》负责人、《天津日报》编辑部主任。1955年至1961年,任中央作协党组副书记、作协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诗刊》编委。1962年调《人民日报》任特约记者至文化大革命。1970年,随中国作家协会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锻炼。1976年10月,因意外引起的火灾不幸逝世,终年57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