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

辣条

中文名 辣条
副作用 可能肠胃不适
主要食用功效 充饥
味道 咸、辣、甜、麻
储藏方法 室温保存
食品添加剂 阿斯巴甜、甜蜜素、食用香精等
主要用料 小麦粉、食用盐、香辛料、味精((谷氨酸钠))、食品添加剂、植物油
适宜人群 老幼皆宜、青少年
目录导航

发展历程

辣条起源

辣条辣条(3)辣条这款食品最开始起源于一场事故。湖南平江具有十分久远的酱干豆制品制作历史,是平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8年湖南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导致农产品损失严重,平江县酱干产业的主要原料大豆出现了大幅度的涨价,由7毛一斤迅速攀升至一块五一斤,直接对酱干产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为了养家糊口,平江县农民迫切需要新的出路,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对廉价易得的面粉成为首选材料。为了降低成本,外地酱干作坊的师傅们,一同研发了一种面筋小食品的配方。

1998年,3位湖南平江人邱平江、李猛能、钟庆元发明了辣条,做出的第一包辣条拿给了房东的女儿试吃,儿时的张女士第一次试吃就赞不绝口,这给了几位辣条发明人推出辣条的信心。[3]

这种面筋小食品就是辣条的原型,最初的辣条只要咸味与辣味,主要用来调味的。后来经过一些经销商反应,小孩子比较喜欢吃甜一些的辣条,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专门制作出带有甜味的辣条,面向市场后迅速获得人们的欢迎。[4]

问题爆发

而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平江县并不生产小麦,原材料都是从外地运送过来,一来需求破费工夫来运输,二来添加了物流的本钱,三来长工夫的运输能够会使小麦的质量遭到影响。故而生产小麦的中原地区(河南)成为辣条生产的首选地。也正因如此,辣条生产后续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主要集中在发源地湖南平江县周边,辣条厂商较小、品牌众多,但缺乏代表性企业;“北派”则主要集中在河南郑州、漯河等地,以卫龙辣条为主要代表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辣条的诸多问题(小作坊、黑心工厂、添加剂超标等)也是在这一时期集中爆发的,并且这些问题一直延续2017年,仍然有许多不良厂商制作不符合标准的辣条并面向市场发售。[4]

仅在2000年,河南的调味面制品企业多达4000家,“当时全是手工作坊,加工粗糙,除了一台挤压膨化机外,再难找到第二件像样的食品机械,每天产能在几百件以上的微乎其微。”郑州市平江商会秘书长李长根说。[5]

待定标准

虽然南北两方竞争激烈,但是对于辣条行业的整治和合规,却有意达成和解。

2007年,“辣条大省”河南,曾出台《河南省调味面制品地方标准(DB41/T 515-2007)》,但随着产品品质要求的提升,该标准亟须更新。[5]

2015年,行业曾将一份联合报告送到国家食药监总局,署名盖的是河南郑州平江商会、湖南省休闲食品协会的公章。

2015年4月9日,食药监总局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名为“调味面制品(俗称辣条)等休闲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副局长滕佳材出席。

2015年5月27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出台《关于严格加强调味面制品等休闲食品的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为统一辣条全国标准定下时间表:原则给予1-2年过渡期,在许可期满后予以调整。未取得生产许可的企业,不得生产加工调味面制品等休闲食品。

大部分地方的辣条标准制定,因为此份通知对地方标准进行了根本性修改。

比如,2015年4月,重庆市召开辣条地方标准专家审查会,辣条以《风味挤压糕点》的名目过审。可一个月后,重庆市出台的标准分类却是《调味面制品》。

2016年12月,湖南省食药监局发布的关于不合格食品的通告中,在辣条后将其标注类别为“挤压式糕点”。而湖南恰恰属于《通知》中提到,要重点开展专项整治的“生产经营集中区域”。

进入2017年,《通知》给出两年的过渡期已过,辣条行业的标准仍未统一。随后看到的是,辣条国标被提上日程。[4]

行业现状

2017年,据郑州市平江商会统计,河南调味面制品企业从2000年的4000多家减至2009年末的1000多家,2017年全省仅剩236家,年产值却由2009年的80多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225亿元。[5]

辣条辣条(3)2015年至2017年,全国有15个省份共计131家辣条生产企业的195批次产品上了食药监部门的黑名单。这些问题企业中仅有49家拥有注册商标。而不合格产品中,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这3种甜味剂出现了64次,占32.82%。根据国家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规定,糖精钠不能用于调味面制品。

2017年8月21日,重庆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表示,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调味面制品》将从9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对辣条生产进行了标准化要求。

做法介绍

机器制作

辣条辣条1、将小麦粉或米粉和好。

2、通过机器(制作辣条的机器名为功能白面膨化机)内部的高速旋转的部件在高压的情况下,将和好的小麦粉或米粉,瞬间由生变成熟化制品。

’3、再将不同的模具(辣条模具或者辣片模具)放进机头螺母内,就可以做出不同形状的面制品(辣条或辣片,辣丝等)。

4、将制作好的面制品(熟化制品),加上辣椒油、食用盐、味精、香料等。

5、最后封装上包装袋,

真正的辣条和辣片或辣丝就做成了。

人工自制

准备材料有:豆皮,油、辣椒粉、小米辣酱、花椒、桂皮、八角、姜、糖、料酒、酱油。

制作步骤:1、豆皮加盐、料酒腌一会儿

2、将豆皮在滚水中焯一下,起油锅,将豆皮炸至金黄,捞出。

3、油锅先用姜末爆一下,然后依次倒入入小米辣酱、辣椒粉、花椒、桂皮、八角、糖炒至香味四逸,放入酱油和一小碗水烧至沸。

4、放入豆皮,焖到入味,起锅。加盐、料酒腌一会儿。

5、将成品切片即可食用。

行业问题

添加剂

辣条辣条(3)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是辣条中最受关注的三种食品添加剂

市面销售的辣条为追求口感和色泽,多会使用大量添加剂,这些添加剂或许在国家规定的合格范围内,但是孩子会因为辣条的口味较好,一次吃上好几包,这样就会有“叠加效应”,摄入的食品添加剂就会过量,显然不是健康食品。而且孩子本身脏器发育就不健全,摄入过多的防腐剂会使孩子的脏器负担过重,使得脏器功能受损。同时,这些辣条中的钠盐含量很多,辣条吃多了会造成钠盐摄入过量,使孩子容易患上高血压之类成年人才会得的疾病,还会对孩子的味蕾产生影响,使孩子的口味偏重,对将来的生活习惯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此外,辣条都含有大量的油,包装破损后,油极易见光氧化,氧化后通常会有哈喇味,如果孩子吃下去将会危害身体健康。

连上黑榜

2015年2月,北京食药监局再发食品安全抽检信息,连上黑榜的“辣条”食品,继续在检测结果中出现。由郑州市管城区佳俊食品厂所产的笨小孩牌铁板牛筋(调味面制食品)被检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不合格。在北京食药监2015年内近5期抽检中,共有8款辣条上黑榜,均涉及甜蜜素超标问题。[6][7]

安全隐患

辣条辣条(3)一、 加工方式多为油炸或油浸

当我们买来一包辣条,会发现里面油油的,这都是采用油浸或油炸的方式加工成的。因为用油脂进行搭配,会增强辣条的口感,吃起来香香的。

二、 所用油脂品质不容易监控

辣条的生产商一般都是小作坊,在这样的环境中,生产食品所用油脂的品质是绝对让我们担忧的。劣质的过期油脂或反复使用过的地沟油有强致癌性,经常吃用这样油脂制作的辣条,会增加患癌几率。

三、 辣条的颜色全靠色素来染

让辣条变得色彩诱人,单纯靠辣椒来是很难实现的,这就需要食品添加剂中的染色剂来帮忙,例如胭脂红等。这些食品添加剂在使用量上有严格的规范,但小作坊着实难以监管。

四、 生产环境不卫生等其他因素

此外,小包装的辣条一般售价便宜,5毛、1元居多,这些低成本的小食品为了保证各环节的利润,在生产环境及工人要求上就难以达到国家要求,难免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因此,辣条虽然从本质来说由豆制品或面粉制作而成,但其加工过程等众多环节的安全隐患却很大,这些安全隐患已经远远超出其营养价值本身。所以我们不建议孩子或成人购买辣条。[8]

流行元素

辣条梗起源于“卫龙辣条国外售价12美元一包”,因此被众多网友调侃,成为炫富神器。

事件起源:最近又出现了一个泡妞、炫富的新神器,那就是我们高大上的辣条!日前,有网友晒了一张辣条在国外的售价,辣条这种寻常廉价的零食,到了国外竟然身价陡涨,12美元一包的价格让网友惊讶。大家纷纷调侃,称"发现了一条致富的路,就是到国外卖辣条去。"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